第14部分 (第2/4页)

的乱局虽有所收敛,却依旧不太消停,至少佟国维对索额图的意见就大了去了,明珠也借机跟着煽火,索额图在佟国纲阵亡的时候,也觉得事情闹大了,一时有些惊慌,但随后就缓过来了,反正那场仗许多环节都出问题了,谁也不可能有凭据说,佟国纲的阵亡就一定是自己所为造成的。

在各方势力的纠结中,这场仗总算是打完了,结果是胜了没错儿,也摧毁了噶尔丹的势力,但可惜的是,没能置噶尔丹于死地,反而让他大摇大摆的跑了,这让康熙的恼恨又添了一层,放虎归山,纵使这虎的元气已伤,到底也是后患,将来少不得还要为此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再想到皇贵妃听说佟国纲阵亡消息之后,又不知身子会坏成什么样子,康熙心里就没太有好气了。

但是再没好气,后续的事儿却还是要处理,对迎接迎佟国纲的灵榇之事,因着皇贵妃的关系,康熙本来也打算派四阿哥去的,见他来请旨,听他说起皇贵妃讲过的佟国纲待她的种种好处,再看到他满眼满脸掩饰不住的担忧之色,康熙也不由得跟着叹息了一番,再想到太子和三阿哥去迎自己时,对自己病症居然毫无忧色的样子,更觉得眼前的这个儿子可亲,于是很痛快的就准了他的要求,并派了大阿哥与他一同前往,虽然怒其不争,到底也是自己的儿子,说到底,佟国纲的阵亡,大阿哥在其中也是有一定责任的,让他去迎灵榇,也是有让他与佟佳氏家缓和关系的意思。

讷敏对康熙如何帮大阿哥做人,并不感兴趣,那就是一块提不起来的豆腐,除对福金还算不错之外,再就没什么能让人看上眼的长处了,要不是有明珠帮衬着,就凭他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对太子构成什么威胁,实际上到最后太子也不是败于他手的,反倒是他兴奋过了头,自行蠢招,把自己给垫了进去,枉费了康熙还为他去设计了福全。

裕亲王福全这场仗打得实在是憋屈之至,虽然身为抚远大将军,其实却根本不能令行禁止,康熙弄来的这帮人,是既不省心,也不省事,共同协力就不用说了,能不互相掐架那就是不错,对他发出的将令,也是阳奉阴违者有之,不管不顾者亦有之,打头的就是大阿哥。

康熙是一向要求自己的儿子对福全要有礼的,可是大阿哥仗着自己皇长子的名头,连太子都不太放在眼里,想着要去争上一争,就更别说这个伯父了,在康熙面前,他还会装装样子,康熙不在了,他自然也就放开了,而有他这么一带头,福全的将令就更难施行了,弄得福全心里窝的全是火,索性将大阿哥的诸般行为全都记录了下来,准备回来向康熙禀明。

康熙这次也是真生气了,在将士们班师还朝的时候,他下旨让福全在朝阳门外听勘,这还是他第一次如此对待自己的哥哥,而在让大臣们着手调查福全指挥调度是否得当的问题时,康熙又告诉大阿哥,如果你的话与裕亲王稍有异同,则“必置汝于法,断不姑容。”

大阿哥虽然不聪明,却也并不很傻,更何况他的背后还有一个精明非常的明珠在,所以康熙这话里面的暗示之意,他听明白了,也照着去做了,在调查到他的时候,只说了一句:“我与伯父裕亲王供同。”很“大方”的将话语权甚至自己的性命处置权全都交予了福全。福全自然知道如此“大度能容”的话绝不是大阿哥能说出来的,正因为他知道,所以在听了大阿哥这话,他立刻感动得流下泪来,俯首良久,叹了一句,“我复何言?”就将全部责任担了下来。

其实康熙如此设计福全,是为大阿哥,也是为了大局,此次出征的调度失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涉及的人员不少,又很有些身份和地位,如果任由他们互相推托、互相指责,那势必会造成很长一段时候的混乱,而如果既是主帅又是皇上兄长的福全认了罪,那其他人也就不会有太多话了,所以,康熙让大阿哥那般说,是有为大阿哥免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