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 (第3/5页)

,是在讨论人的音乐天赋的帖子。

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这帖子就已经有50多人回复了。

不像讨论区很多回复都是灌水,在Beyond论坛专业的音乐板块,是禁止灌水的,回复的人多是抱着偏认真专业的态度来回复的。

林在山更喜欢在这样的板块上浏览发言,和更专业的朋友们一切交流切磋提高。

……

【我看你们都在说林大叔的音乐天赋超高,但到底怎么才算是有音乐天赋?怎么算是没天赋啊?我是一个学钢琴的新人,我现在对这个问题很迷茫。就比如说弹琴吧,我心里的旋律比弹出来更快,这算是有天赋吗?可能是因为我的技艺还不够强,我在琴上总是找不到我想要的音,但是我心里总是有一个音,这种音或旋律,可能唱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弹出来,也有可能弹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唱出来。我这算有音乐天赋吗?】

……

上面的即是楼主的发帖。

二楼的回复很打击人,但他说的也有一定的客观性:【楼主,我必须打击你一下,你心里有音但在钢琴上找不到,这是没有音高感的表现,说的严重点,这属于五音不全,是最没有天赋的那一类人。】

很多人都在这个回帖上点了拇指朝下的反对图标,并不认同二楼讲的。

三楼的回复,是一个实名认证的东艺大音乐系教授回复的,他写的很专业,林在山从头看到了尾,觉得蛮有收获的——

……

关于音乐天赋,大家普遍有误解!

天赋不过是超常的能力,这里主要谈谈音乐能力的问题。

音乐能力不是音乐天才或者一部分人的专利,而是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素质。判断音乐能力应该提倡多元化的审视标准,不能仅靠表演能力与创作能力来评价,听赏能力也是重要的音乐能力,更是音乐得以存在的基础。判断一个人音乐能力还应基于其生活的文化背景去考量,摆脱欧洲中心的音乐能力话语霸权。提倡更多人通过听赏参与到自身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中来,彰显本民族音乐能力。

(中间略掉2000字,教授都是从民族文化的层面来举例陈述自己的观点)

(最后的结语让林在山很有感触——)

能领悟自己音乐中的文化才是最根本的。

当今社会,对于音乐能力的价值判断,主要是基于音乐表演能力与创作能力,这导致音乐从业者、音乐教育者、受教育者们判断一个人音乐能力全局性眼光的缺失。

音乐的创作、表演、听赏是三位一体的,相互依赖不可或缺。

判断音乐能力应该提倡多元化审视标准,表演能力、创作能力、听赏能力并重。

大众音乐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强调音乐听赏能力的提高。

判断一个人的音乐能力,须将其放置到自身的文化背景中考量。

每个人都是有音乐能力的,至少都能够欣赏、理解、认同并参与音乐活动,音乐应该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个“音乐”尤其要强调本民族文化中的音乐,借以提高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抵御欧洲中心的音乐文化霸权话语,重塑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

……

教授的恢复赢得了很多专业人士的点赞,林在山也在阅读后给他点了赞。

不像教授回复的这么专业,很多人都给了简明扼要的回复,比如5楼讲的:【楼主,你不要被二楼打击到。说到音乐天赋这件事,好像只有莫扎特有吧?主要是他提高了音乐天赋的上限,让一般人的天赋显得啥都不是。要说林大叔的音乐天赋也确实非常厉害了,这可以从他的多首作品中都能感受到的。不过音乐这件事,最终讲究的还是悟性,感性和灵性。一般人说的天赋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