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2/4页)
又少。
杨帆坐在马车里,将一些刚从外边大锅里舀出来的米糠灌入嘴中,费了好大劲才咽下去,自语道:“确实难吃。”他走出马车,看到左边的官员、士子已经正义凛然地就位,右边想看他出洋相的天桥东家也已经就位,便吩咐帐篷内的几万难民统统都出来,井然有序地排好了队伍。
蓝印官轿的帘子被一只手微微撩开,看着这几万难民,呢喃道:“看来今日早朝,圣上说的不假,这杨爵爷是要出海了。”一边站着的便是李郁欢,面如沉水地看着这人山人海,缓缓道:“爹,我也想出海看看。”
“不行!”蓝印官轿内,李道的声音立刻否决道,“老李家就你这么一根独苗,出海万一有个不测,你叫老爹怎么和列祖列宗交代?”李郁欢抬起头,道:“爵爷去得,我便去得。”
李道直接从帘子中探出头,朝着李郁欢道:“他自己这几天都深陷泥沼,不能只顾,你就别去瞎掺和了。”
李郁欢躬身,贴着自己老爹的轿子,道:“爹,和您打个赌,爵爷他这次一定可以化险为夷。要是我赢了,您就得同意我出海,何如?”
李道缩回到轿子中,“老夫不出面,这次他永远也别想洗干净。你这小子,敢和你爹打赌,就等着安安心心在家里呆着吧。”李郁欢嘴角微微一笑,默然不语。
“杨爵爷,这人都到齐了,您倒是说句话啊,别让大伙儿都干等着。”一位老儒生站出来道。
杨帆并未朝向他,而是看着这几万名难民,道:“你们吃得还好吗?”这话问出来,当即就令一边的商贾、儒生阵阵发笑,这话问出来自己也不脸红?明明是你杨帆自己给人吃米糠,反过头来还问人家吃得如何。
那位老儒生冷笑高声道:“这话爵爷应该问问您自己。”
“闭嘴!”杨帆忽的回头怒斥,立刻使那自鸣得意的老儒生一惊,被杨帆眼中的杀气吓得退了一步,“本爵爷让您来,是用耳朵来听的,不是让你这张臭嘴来说三道四。在这里,最没有资格说话的,便是你们这帮儒生。”
杨帆这话,捎带着连老儒生身后的一帮子人都带了进去,立刻引来了不满。
“爵爷此话怎讲?我等身为士子,理应……”
杨帆直接打断了那人的话,道:“当这些难民饿死街头时,你们当中哪一位施舍过一粒米,站出来,本爵爷容许他讲话。”看着一个个目色不屑、心高气傲的儒生,杨帆呵斥道:“所谓衣冠禽兽,莫不如你们这帮只会说三道四,却不肯出一粒米来帮助这些难民的人。”
第129章 语出惊人
“爵爷,请注意自己的言行!”被戳到痛处的儒生脸色不善地盯着杨帆,“比起爵爷您,我等至少没有糟践这些大明的百姓,竟然用米糠猪食来对待他们。”说这话的时候,那位士子直接走到杨帆的面前,他的身后便是几万的难民,仿佛自己就是替他们声讨的正义之士。
然而,身后并没有什么响应他的群众。后边几万难民,一个个沉默着。虽说这米糠实在难吃,但好歹能填饱肚子,这爵爷对他们来说依旧有恩之人,怎么可能反过来倒打一耙呢。那儒生看后边没有什么声音,气势先弱了一半,有些纠结地回了回头,随后道:“顾记白米施粥,与爵爷您形成鲜明对比,此举高义,受人敬仰,而爵爷不但不警醒,反而一条路上走到黑,实在是不仁不义,非君子所为啊。”
“没错!”
“没错!”
“爵爷今日不认错,恐难以令天下人信服!”
一群群士子慷慨正义,挺身而出,什么叫千夫所指无病而死,杨帆看着站在他面前大呼小叫的儒生,面无表情道:“说完了吗?这是本爵爷最后容忍你们在这里说的最后一次话,再敢多嘴,掌嘴伺候着。”
杨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