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 (第2/5页)
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政治上根本就不是问题。
虽然在回复德意的时候,中国的外交官员已经提到,现在还没有能力派遣舰队前往地中海与北大西洋,中国只能在其他方面提供援助,比如向欧洲派遣一支战术航空兵,或者是提供物资方面的帮助,但是德意当局根本就不这么想,认为中国外交官员的推辞只是不想尽到同盟国的义务。
当然,持这个观点的主要是意大利当局。
当时,雷德尔专门给冯承乾发了一封电报,明确提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并不支持意大利的要求,而且也知道中国海军不是不想出兵大西洋,而是确实没有这个基础,或者说时机还不成熟。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有别的选择吗?
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但是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无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根本是可望不可及。要等到中国海军出兵大西洋,恐怕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错过了击败英国的最佳时机。
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指望的,就只有近在支持的意大利海军了。
要知道,只要意大利海军愿意把舰队派出去,而且使其到达威廉港,就算不能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夺回制海权,也能够平衡北海的实力对比,让英国皇家海军丧失绝对制海权,也就失去了守卫本土的基础。
正是如此,即便意大利提出的要求很无理,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能直接反对。
所幸的是,冯承乾非常清楚该如何与意大利打交道。
别忘了,在上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就是有名的墙头草,差一点就投入了协约国集团的怀抱。
当时,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意大利绝对不会退出同盟国集团。
道理非常简单,同盟国集团的战略优势极为明显,取得胜利的机会非常大,如果意大利在这个时候退出,等于是自葬前程。要知道,红俄即将战败,英国也奄奄一息,美国却要等到一年多之后才有望扭转战局,而在这一年多里,同盟国集团很有可能已经取得了至关重要的胜利。就算美国的战争潜力全部爆发了出来,最终也不可能取得胜利,最多与同盟国集团打成平手。
当然,美国战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如此一来,只要意大利没有更好的选择,那么在同盟国集团的内部事务上,就得做出适当的让步。
说白了,意大利在战后的地位,完全由中德决定。
如果在援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问题上开价过高,就算中德做出了重大让步,意大利也别想在战后占到便宜。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明显更加紧密。
也就是说,意大利在战后将是依附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欧洲强国,绝对不可能成为世界级强国。
这样一来,意大利当局更加得掂量一下漫天开价的后果了。
说白了,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严重损失,无法在战后迅速恢复,那么主宰世界的将是中国。到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只能屈居老二,而依附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意大利也就不可能获得更高的地位。从长远来讲,只有全力支援德意志第二帝国,才有望在战后获得更高的国际地位。
显然,只有德意联合起来,才有能力在战后与中国抗衡。
明白这层关系,就不难明白,意大利为什么要漫天要价了。很明显,意大利提出的无理要求,在本质上不是为了支援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是为了稳住地中海的局势,而是在设法削弱中国海军,或者说是限制中国海军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上获取胜利的速度,从而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有时间扩大势力范围。
对此,冯承乾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即中国海军不会出兵大西洋。即便是派舰队前往地中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