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 (第3/5页)
薛复在东进的决策上立场坚定,这时敦煌已得,凡事反而不敢自专,他召集诸将商议,一些将领担心曹元忠若是领了兵去,只怕一去就不回来,“万一他夺了兵权,却背靠狄银自立,那时候岂不坏事?”
有人心中更想:“好不容易这个曹元忠没什么机心自投罗网,正该将他扣住,若是让他前往瓜州,那不是放虎归山?”
李膑亦颇有顾虑,因阎肃虽然手头握有大军,但以他的威望不足以自立,但如果得了曹元忠,那时就可以打着拥护曹家的名义负瓜自守了。
薛复沉思片刻,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听田瀚说,当日在瓜州大泽旁时,也有兵将主张拿下曹元忠,但大都护却力主放人,可有此事?”
田瀚道:“是的。”
薛复道:“既然这样,那就是大都护相信曹元忠的人品,我与曹元忠虽然不熟,但我相信大都护的判断!”
诸将听他这么说便都无话,薛复当即下令,一切依慕容归盈所请行事。
曹元忠当即调了城外兵马,将沿途附随在后的数千众都劝退回去,只领一千本军,径往瓜州而来。
第九十七章 回敦煌去!
张迈站在玉门关城头,赤缎血矛已经在这里竖立了超过一个月,关城内的米面都吃完了,连肉干也没得剩,现在将士们吃的乃是薛云山让一些牧民运过来的劣质食物。
郭漳有些受不了了,卫飞却反而恢复了他在火寻海周边时的活力,他组织了一群人连夜摸下大泽捕鱼,以此来为玉门关补充一些食物。
“大都护,高昌那边,真的会来救我们吗?”
郭漳忽然担心了起来。
张迈没有回答他,只是坐在赤缎血矛下,那眼神,并不容别人有丝毫的怀疑。
此刻的玉门关虚弱到了极点,如果敌人攻来,张迈最好的选择大概就是立即逃跑,但他却没有逃跑,越是虚弱就越进攻。
“准备马,”张迈道:“今天黄昏我要去窥探一下阎肃的大营。”
薛云飞吃了一惊,但张迈面对部下疑虑的目光却没有半点改变主意的意思。
当天傍晚张迈带领二十骑驰出关外,对周围据点以及阎肃的军事布置进行了探访,归义军见安西军忽然出城都十分诧异,他们派出骑兵来追逐阻截的时候,张迈早领兵马绕开了,如此在自玉门关以西到以南四十里的扇形范围内来来去去,仗着汗血宝马的脚力摆脱归义军的阻截,又在日落以后才回关。
虽然不是大军,但那二十余骑显然是侦察之用,归义军的将领当晚分析,认为从侦查的方向看来,安西军可能要反攻,或者要突围!
“赶紧报阎公!”
冥河河畔,阎肃的大营在玉门关一战之后向南移动了五六里,那一仗让阎肃变得异常谨慎,但近日又开始向玉门关的方向威逼过来。
“张迈要反攻?”阎肃微微一惊:“难道沙州不稳的消息他已经知道了?是谁泄露了!”
对玉门关的外围封锁仍然完整,也正因此隔绝了沙州方向鲁嘉陵再次向玉门关传递消息的可能。
可那毕竟是很大的一片地面,阎肃知道只要有一个将领稍微疏神或者被张迈收买,消息就可能像水滴穿过罗网一样穿过去。
战场的双方,这时都知己不知彼,张迈还不知道沙州正在发生的事情,正如阎肃也摸不透张迈究竟是否已经知道。
正如同玉门关与沙州的关系被阎肃截断一样,阎肃和狄银之间的联系由于距离的缘故也显得有些疏,他们必须绕过瓜州大泽兜个大圈子,然后才能传话递信。正是这种距离延误了双方沟通的及时与深入,狄银和阎肃无法面对面地交谈,而有些话并不是书信所能尽道的,就算派使者传话,也无法做到像面谈那样的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