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5页)
痛心大于兴奋吧?因为越是旗鼓相当的敌人才越会惺惺相惜。
看着他的背影,走到跟前为他披了件衣服,他转过头看看我,一起做到了椅子上。“青莪,为什么我不高兴呢,呵…最大的心腹大患没有了不是吗?”
“因为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精忠报国、投笔从戎、驰骋疆场、戎马半生,最后竟要落到如此悲惨境地,被效忠的朝廷和百姓诬为叛逆之贼,满腔热血换来的竟是凌迟之祸,最后百口难辩,有冤难伸,屈辱无助。正应了那句”自古忠臣良将不得善终“你在为他的机遇感叹,为他不值。”
“我们其实只是捉了明朝两个养马的太监关起来,叫副将们晚上在隔壁大声说话,大意是袁崇焕私下与咱们大金有里应外合的约定,隔板很薄,太监一定听得清楚。次日把两太监放了,让太监回到崇祯帝身边,把听来的话告诉了崇祯。这个计策并不十分高明,但是,我就是赌他的多疑。没想到…袁崇焕,你并不是死在我大金的离间之计下,而是死于你那昏庸无道的主子手里啊!可是…可是我没想到崇祯会用这么重的刑。”
“多尔衮,袁崇焕的性格孤迂耿辟,孤:不群,迂,迂直,耿,中耿,辟,孤辟。而崇祯帝的性格是刚愎暴戾。这是袁崇焕的命运,没有这次的事情,难保以后不会出现其他的事。”轻轻的靠着他“我不只一次的听你赞扬他,其实你内心何尝不是把他当成一个知己,只是,你们各为其主而已。”
“是啊!大汗曾言袁崇焕乃他生平敬佩之人,可是此人无法为我大金所用,如若不然,岂不快哉!!”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世间竟有如此大义之人,却落如此下场。唉!大明岂能不亡?
第88章:负伤1
大明在袁崇焕死后,任命孙承宗为督师。孙承宗此时已是七十高龄,并抱病巡视山海关、辽西防务后到达松山、锦州。他深知八旗兵善于奔袭,不可轻敌,所以仍采取积极防御为主的战略方针,命祖大寿,何可刚等率军修筑大凌河城,以加强宁锦防线。
大凌河,是明朝一个重要之地。倘若防线修成了,和锦州、松山连成一线,往后要再想打下来,可就难了!所以天聪五年七月大汗皇太极亲率八旗大军,攻打大凌河,并联络蒙古科尔沁、阿鲁、扎鲁特、巴林、敖汉、奈曼、喀喇沁、土默特等部,率领两万余人前来会师。
八旗兵围绕大凌河城四周,进行了两层包围,共立营盘四十五座,绵延五十里。又在自己防区掘大小四道壕堑,在壕堑五丈远的地方筑墙,高丈余,墙上加垛口,连接起来,如一道城墙。大汗皇太极严令各部坚守各自的防地,不许放一人出城。
开始,祖大寿还不时地出动人马突围,都被八旗兵给打了回去。他不敢再出击,紧闭城门坚守,只寄希望朝廷援兵解救他们。
“多尔衮,如今大凌河被团团围住,怕不多久,就要断粮了吧?以前我们不都是直接攻城吗?这次怎么想着围城了?”
“自从上次阿敏屠了永平城,汉人就对咱们失去信任!大汗想要他们自动归降,再特别恩养,好让天下汉人都知道,咱们并不是生性残暴、杀人不眨眼的,所以大汗不肯攻打,只围得滴水不漏,让他们没别的法子,只有归降一途。这边围着,明军肯定会派出援军,我们只要再派一路人马在援军的必经之路上堵截即可。”
“那,他们会就这么上当了?”
“嗯…围城打援的计策,如果袁崇焕在,估计是不会上当的。其他的人啊?哼!”多尔衮转过身来看着我。
“那你什么时候出发?”
“你怎么知道是我去?”他好笑的看着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