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5页)

也不急在一时。而大明是块大骨头,不是一时半刻能啃的动的。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要挑软柿子捏,朝鲜虽是大明属国,但大明毕竟自顾不暇,没心思管他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大汗刚刚继位,这开门第一仗,一定得旗开得胜,才能鼓舞士气。”

当时多尔衮自是喜不自胜。自夸我说到他心坎里去了,可以做他军师了。于是我便顺杆往上爬,央着他下次带着我去战场,起先他说什么也不肯,说打仗不是儿戏,外一伤到怎么办,为此我还特意的给他演练了一套现代的散打防身术,自然是花拳绣腿。但好在我身体柔韧性好,而且也不用我真的上场杀敌,所以最后被我缠的没法,答应下次出征一定带我。

呵呵…想想当时场景,看着眼前的多尔衮。“什么时候出发?你去吗?”

看着我亮亮的眼睛,多尔衮无奈的笑笑“你不用高兴,我这次不去,大汗命阿敏、济尔哈朗率领三万大军正月初八出发。不过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由于多尔衮现在渐渐的凸显其军事能力,是皇太极对他愈发信任,逐渐要凌驾济尔哈朗等人之上。

…………

第58章:宁远3

天聪元年正月初八

大军正式出发,征朝鲜。同时为了防止明军援救朝鲜,由辽西进攻沈阳,不使大金陷入腹背受敌,就在大金铁骑出征的同一天,皇太极又派方吉纳、温塔石等人,出使宁远,致书袁崇焕请求议和,以避开两线作战。对于皇太极此人,我是越来越佩服了,真想见见他,不过要是知道后来所发生的事情,我打死也不愿与他有任何交集了。这是后话。

在无明军支援,面对的又是勇猛无畏的八旗劲旅,朝鲜自然是兵败如山倒,不如一个月,大军即凯旋而归。朝鲜吃了败仗,由原来与大明结盟对付大金转而与大金结盟对付明朝,这样,皇太极消除了攻打明朝的后顾之忧。

四月末

八旗大军刚从朝鲜回来未多久,皇太极听闻袁崇焕刚修好关、宁、锦(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于是下令五月初攻打宁远。

听到这个消息,我寝食难安,我不知道这一仗会有多激烈,会不会像上次那样惨重,但是我的历史知识告诉我,清兵在和袁崇焕的几次交战中都是以败为结局的,现在崇祯皇帝还未继位,也就是说袁崇焕起码现在一时半刻还不会被杀,那么八旗军的命运会怎样?

多尔衮一样是眉头紧锁,他也在担心,“青莪,你说该怎么办?大汗现在是怎么劝也听不进去了,发誓要给阿玛报仇一雪前耻。可是现在要是打,胜算未知啊!其一天时不合。现在乃炎夏,远途出兵,劳累炎热都是行军大忌。二是刚结束攻打朝鲜回来,兵马休整时间不足。况且攻打地点是袁崇焕刚修好坚固的防线。”

“多尔衮,大汗既是战意已决,那么你所能作的就是保护好大汗的周全。”唉!这一仗势必打的,即使能分析出结果也是避免不了的,这是历史,没有办法改变。

第59章:宁远4

五月

皇太极亲自带了八万军队向广宁出发。而我本来是想一起出征的,但是不巧的是出发前日正好赶上身子不方便,于是多尔衮便说什么也不准我去,纠缠半天终于答应我,下次一定带上我。我只好悻悻的答应,怪自己身子不争气。

当时明军共十万,军队总数虽比大金多,但都分散在关、宁、锦三个地方防守。锦州由赵率教带三万,而袁崇焕则坐镇宁远城。

知道这一消息后,皇太极先包围了锦州城。次日,赵率教派人出来与皇太极议和,当皇太极派了使者跟着明军使者要进城谈判时,守城兵说天晚太了,明天再说吧。次日,又借故推托。

皇太极知道了赵率教借谈和拖延时间,于是下令攻城,城上用西洋红炮向下轰打,八旗军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