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4/4页)

外走,那方氏抵死用脚撑住,朝那本家脸上一口浓浓的痰便飞了过去。

那本家大怒,叫了一声,身后的六七个壮年便围了上来,七手八脚叉住方氏便拖出了门,方氏杀猪般地直着脖子叫唤个不停,声音三里外都能听见了。

顾早慌了,急忙上前伸手拦住了众人,陪了笑脸道:“各位叔叔伯伯,大家都是一个村里的,我娘脾性是急了点,倒也没真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这次团子婶子的事,大家也都看到了,只是桩意外,并不是我娘故意害的,有事情可以商量,俗话说见官三分罪,只怕最后两边都没落个好。”

毛团子的本家见顾早说话有条理,便停了脚步,上下打量了顾早几眼,才说道:“不去见官也可以,只是叫里正来评评理是免不了的,你家那个老娘是说不清的,你兄弟又小,你去叫了本家,明日一早到村里祠堂来说话。”

顾早忙不迭点头应了,那本家才朝着方氏呸了一口,叫人松了她,自顾领着人扬长去了。

方氏刚被松开,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半晌不吭声。

顾早走到方氏身边扶了她回到堂屋,接了三姐递过的面巾,给她抹了把脸。

方氏这才缓过了一口气,面色却是有些发白,呆呆坐着也不闹了,想来是有些后怕。

顾早叹了口气,扯了三姐到一边,细细问了村里的本家都有谁可以说得上话。

原来这个东山村就顾毛两个大姓,顾早家本还有个大伯名唤顾大,只是早几年也已举家迁了东京去做营生,如今村里只剩下一些堂叔伯了,自从顾二没了,也不怎么往来。

顾早心知这些本家的叔伯是顶不了用,只是还硬了头皮,让青武陪了,一家家地走,果然那些人早就听说了方氏惹的祸事,躲都来不及,哪里还会自寻晦气来帮着出面说话?好的只是带了笑随口敷衍,不好就是连门都不开了,走了一大圈,晚上才回家,却是除了一肚子气,甚么也没带回。

方氏见了顾早回来,一把便抓了问道:“怎样,可有谁答应了?”见顾早摇了摇头,便是冷笑了起来:“我就说那些人是指望不了的,早些年你爹还在,家里红火的时候,今天借盐明日借醋的,你那死鬼老爹一走,谁还来瞧过咱这孤儿寡母的。也罢,明日便是剐了我这一身老肉,也绝不能让人看了笑话去!”一边骂,一边自去给院里的猪喂食去了。

顾早却是皱了眉头,自己寻思了一会,悄悄到了方氏里屋的柜子里,拿了昨日看见的一块绸子布,塞在了衣襟里,偷偷出了门,朝着村子东头的里正家走去,到了门前,犹豫了下,终是推门进去了。

那里正已经吃过了晚饭并不在家,里正的婆娘却正蹲在堂屋门口看家里的两只黑狗咬着玩,见顾早进来,站了起来,面上神色有些诧异。

顾早赔了个笑脸,亲亲热热地叫了声婶子,那里正婆娘却也只是淡淡应了,并不怎么搭理。

顾早也不在意,凑了过去,抹了下眼睛,便已是眼泪汪汪了。

片刻之后,顾早便出了里正家的大门,只是衣襟里的那块绸布已经没了,想着刚刚那里正婆娘拍着胸脯打包票的样子,顾早不得不感叹这行贿官员夫人果真是有事半功倍的用处,怪不得后世常常有某蛀虫被揪出后痛心疾首地将责任都推到了那向自己吹枕边风的另一半身上。只是这宋朝的花椒,麻劲还真不小,抹了这么久了,顾早的眼睛回到了家中还是不舒服了许久。

第二日顾早起了床,却见方氏已是收拾齐整,一张脸绷得似要上断头台的样子,心中有些好笑,却也是微微地发酸,想了下,回身吩咐了三姐和青武几句,便挽了方氏朝着村尾的祠堂去了。

风波平息

顾早与方氏到了祠堂之时,里面人倒不多,只是大多斜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