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部分 (第3/5页)

辰若有所思的嗯了一声,“五百亿打底的项目,倒是值得去努力努力了。”

“吴书记,池江有这么大的项目?”李新亚忍不住问道。

吴越把烟盒推到李新亚面前,”李市长,初步测算,要达成目标投资额最好要在千亿左右。”

干亿?池江的几位差点大眼瞪小眼了。这样的项目徽山省不但难得一见,就算放在全国也要轰动一时了。

吴越深深吸了口烟,“我准备把池江几家摩托车、轻便卡车厂整合,打造成华夏中部的汽车基地,生产线涵盖家用高、中档轿车和重型卡车。近来国外有几家汽车企业已经濒临破产,我请了海外的朋友去洽谈,想办法整体打包买回来,尤其是企业的产品研发机构,这些企业面临的经营窘境并不是产品的落后性导致的,恰恰相反,有些企业的产品过于超前了。

技术层面上,他们的产品目前在国际还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我不搞合资,要搞就搞整体收购,当然由于技术壁垒,可能要采用一些变通的办法,比如请海外华人财团和我方进行合作,但是控股权必须留给华夏。”吴越灭了烟头,”汽车工业应该服务于华夏的经济,而不能成为依附华夏经济的吸血鬼。池江汽车基地的建成可以看做是民族工业提升的契机,不是单纯的为了造汽车而造汽车,更不是抽取华夏血液输送给国外冠冕堂皇的渠道。”

“这个基地是汽车生产技术创新的基地,是创造华夏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基地,最终它将化为民族工业的一部分,是个9晖化器,也是造血机。当然从狭义的角度出发,它的建成必定能让池江的经济跃升到新的层面。现在池江的几家摩托车、轻卡企业大都经营状况不佳,发展乏力,基地建成后,消化掉这几家企业的上万名员工绰绰有佘,不但如此,它所需的近十万名员工岗位还能在五到十年内,解决池江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围绕它的建设,将大大促进池江的整体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会兴起、城市建设也会随之加速。”吴越的目光从池江的几位脸上滑过,“我刚到池江就听说过,池江的城市大而空,大不是坏事,能提供便利的发展空间,空怎么填补,就要靠项目产生效益。”

荣玉斌招手让服务员过来斟酒,”吴书记,喝酒、喝酒,我看池江的同志都听得入迷了,再不打岔,这顿饭就成了报告会。’”对对。”吴越呵呵一笑,对李新亚说,“李市长,具体的步骤,我们饭后再商议。”

“’吴书记,你刚才一番话,我听了很受鼓舞。如果这个基地能顺利落户池江,相关产业的推动之下,池江的发展就如秋省长所言,要突飞猛进了。”吴越这么说,摆明要让他紧密参与,李新亚大感满意,也就不吝言辞的赞美了几句。

“工作干头万绪还有很多,可能的话,李市长把手头的工作放一放,近期就专门来负责汽车基地的事项吧。”吴越笑了笑。

“重中之重,市政府当然要全力以赴做好配合工作。”这个大礼包,吴越甩手就给了他,李新亚心里复杂难言,一时间,他觉得前段那些狗苟蝇营真是不知所谓。作为市长,他自然想着更进一步,进步所需什么,他也日月白,远不是在官场上用些小道能换来的,如今吴越只给他一条坦途,他只要顺顺利利走过去,所想的一切都是水到渠威的事。

’抛开了原先的杂念,李新亚感觉呼吸也舒畅了许多,他需要更进一步和吴越沟通交流,只是谨慎的性格还是让他在临门一脚时抽搐难定。不过,他也摆出了自认正确的姿态,用配合从属的架势作了回答。

“暖,怎么能说是配合?”吴越皱了皱眉头,”要以市政府为主导,以李市长为龙头,去完成这个工作。功在一时,利在千秋,项目落威后,参与的同志都能够自豪的面对池江六百多万群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