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第1/2页)
而相對於其它同行的看好或者不看好,何旭乒卻是大加讚賞:&ldo;你們公司走到今天,新產品一定大賣吧!&rdo;
他這話說的,就連烏桃的秘書陳慧都看出來了:&ldo;他是恨不得我們失敗,估計等著看熱鬧呢。&rdo;
烏桃笑了笑,倒是不在意。
在這個市場上,三合科技是勇於吃螃蟹的人,也許失敗了,也許成功了,但是他們既然邁出了第一步,那至少有一半的勝利就已經握在了手裡。
不去試試怎麼知道呢?
哪怕最後真的失敗了,那也不是那些懦弱的追隨者嘲笑他們的理由。
下午時候,大傢伙都去了海淀科技園的上地工廠,也有記者跟著一起做採訪。
秘書早就讓人準備了車子,也準備了伴手禮,烏桃陪著一起過去,在他們自有的工廠里,之前已經鋪設了生產線,當然無論是技術還是各方面,比起日本差一些,比起香港更差一些,而且產量並不高。
說起自建的工廠,也是一把淚,不說別的,就說之前他們曾經想過替換一下日本進口非關鍵部件產品,當時為了保險起見,想用外包裝塑料殼和電源線這種簡單配件入手,本來以為區區一個塑料殼不是什麼難事,自己做了大力氣來做,測試了各方面也覺得沒問題,結果後來客戶反映,印表機外殼發燙髮軟,輕輕一拍就脆了,當時人家就嚷著要退貨。
只能認栽,趕緊退了。
後來找了相關領域的專家,仔細研究了很久,一步步地推敲改進,又反覆做測試,才勉強能達標。
說白了,工業生產這是一套體系標準,裡面都是細節,一個細節不到位就可能出大問題。
中國人習慣集中力量辦大事,能造出來原子彈,但在這種細節上,還差得遠,暫時根本沒有底氣和日本人叫板。
這也是為什麼烏桃在採購配件問題上姿態硬不起來,沒那底氣肯定要被人拿捏,等哪天自己的工廠生產產品質量超越了對方,那才是真得能拍桌子談了。
可國內生產製造起步低,國外多年的工業積累,這不是基礎薄弱毫無經驗的三合所能超越的,也不是一個兩個有才華有技術的人能夠改變的。
所以他們併購和合作,花錢去買技術,去買經驗。
香港也面臨產業鏈升級,正好自己把這個活接過來,接好了這一棒,不光是自己這一代,也許下一代都有了活,可以靠著這個好好地發展起來,能掙幾十年的錢。
幾十年後,自然有下一代人去想下一代的辦法,發展到位了,產業鏈也就升級了‐‐不過這也許不是烏桃所能看到的了。
這一天的工廠里格外熱鬧,烏央烏央都是人,各路媒體朋友,陳通招呼著人到處走,彭文元早就回來了,只不過那神色不太好,看著烏桃的時候總是有提防,還特意問起來公司和葉蘊年合作的事。
烏桃也就沒理會,她在香港忙了這麼久,忙裡偷閒時,也查了一些別的事,慢慢地想通了一些關鍵。
彭文元見此,也就和陳通一起招待客人了,所有的人都在忙碌著,說說笑笑,接受採訪。
一直到了天晃黑時候,終於媒體差不多要散了,陳通安排著記者和各路朋友,自然是要派車送,還有伴手禮,準備周全,回城後還有飯局,吃吃喝喝的。
至於烏桃,倒是可以撤了。
陳通私底下和烏桃說:&ldo;讓陳慧找輛車,送你先回家吧。&rdo;
最近烏桃確實忙,從前往香港談妥了意向,之後緊鑼密鼓的談判,再到今天生產線交接轉移,這其中最勞苦功高的就是她了。
烏桃:&ldo;好,給我找輛車,我自己的車在中關村。&rdo;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