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 (第3/5页)
会不会挥师向西,进攻他们蜀国。
心里虽然有了警惕,但蜀国依旧支持叛军向广州进攻,只是,蜀国的大军静静的驻扎在兴古郡,完全不去支援叛军,而是坐山观虎斗,随时掌握大晋与叛军作战的情况,以不变应万变。
######
晋军主力,一路向南,很快便进入了九真郡的境内,越往南道路越难走,大军行动可谓极为不便,后勤补给所需的大量物资,运输起来极为困难,大军的行动也变得缓慢起来,每日只能行走二十里,否则,后续的粮草就可能要供应不上了。
为此,华安很是好奇,叛军十万大军向南进攻的时候,可谓日行百里,他们是如何运输粮草的呢?在进行了一番调查后,华安才得知,他们的粮草只有三成是来自后方的,七成的粮草都是从附近的村镇和坞堡征集的,自然少了许多运输的麻烦。
北伐军也试着向附近的坞堡购买粮草,但各个坞堡以粮草有限,只够自己食用为由,大部分都拒绝了北伐军的要求,而北伐军也不能发兵强行抢夺,否则,这里的坞堡都将倒向叛军,整个晋军的处境将更加困难。
怎么样才能解决粮草的运输问题呢?华安取过大帐中的交州地图看了一眼,突然眼前一亮,交州丛林纵横,陆路交通极为不便,但交州紧靠大海,若是将物资装上船,从海路运输,将大大减轻后勤的压力。
在仔细研究一番地图后,华安觉得应该让后方的物资,首先由陆路运至红河北岸的定安城,而后装载上船顺着红河的水流进入大海,最后沿着海岸线向南运输,这样一来,后勤的难题就解决了。
华安的这一方案,省去了中途许多屯粮的据点,也为晋军省出了大量的护卫,让晋军主力可以全力的进攻叛军,为此,得到了广州刺史邓岳的支持,随后便传达到了后方负责运输的队伍。
既然后方物资通过海路运输,那么晋军主力也需要占据沿海的城池,或者靠近大江的城池,这样才能顺利的接收物资,为此,华安率领北伐军主力,急袭马江两岸的移风、津梧二城。
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
移风、津梧二城易攻难守,叛军慑于晋军主力部队的强大战力,主动放弃此二城,后退至九真郡的首府胥浦城。
胥浦城是座易守难攻的坚城,叛军一路连续后退,到了这里终于有了立足之地,叛军一面收拢溃散的部众,一面从后方的日南、九德二郡调集援兵,部众全部集结之后,叛军的人马已经高达八万。
这几乎是叛军全部的力量了,而叛军之所以会集结如此多的兵马据守胥浦城,是因为胥浦城对于叛军来说,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叛军向北进犯的桥头堡。
看地图便可以发现,九真郡位于交州的中部,完全卡住了交州南北交通的要道,占领九真郡向南可以控制交州南部的大片土地,向北可以随时进犯交州北部,而胥浦城作为九真郡的首府,处于整个九真郡的中心位置,守住胥浦城便是守住了整个九真郡,更可以保障南方九德、日南二郡的安全。
而且,除了胥浦城城池本身易守难攻之外,城池周围山峦迭起,丛林密集的特殊地形,也非常适合叛军发挥丛林战的优势,为此,叛军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在胥浦城周围与晋军主力决战。
叛军的全部八万人马,除了两万驻守胥浦城之外,剩下的六万大军一分为二,分别在胥浦城东北和西北五里处扎下营盘,如此一来,三支大军成犄角之势分布,形成了防御晋军主力部队的阵型。
对于叛军的部署,晋军斥候经过一番细致的侦查,已经完全掌握了叛军的兵力和部署情况。
叛军兵力雄厚,依托胥浦城部成品字形阵型,对进攻的晋军主力部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彻底的剿灭叛军,晋军各军将领在华安的中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