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2/4页)

里的怪病仍在继续。村民的体质越来越差,父亲觉得再也不能拖了,于是就去了鹿县卫生防疫站,防疫站的人说肯定是你们吃的水有问题。父亲于是就用罐头瓶子装了些水拿到县城化验,化验结果是梁家河的水严重缺碘。饮用缺碘水导致人容易得克山病、大骨节,还有隐瓜瓜。这是一种流行于荒僻的山区、高原及草原地带的以心肌病为主的疾病,首先发现于黑龙江省克山县,故名克山病。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荒僻地区都发病过,农民患病率高。父亲突然想起那年跟奶奶从沂蒙山区逃荒出来,村里很多人脖子上都有一个肉包。梁家河现在也有人脖子变粗了,大家没在意。看来这水是吃不成了。可是河里的水不能吃,吃哪里的水呢?

村民们都惊慌失措。梁家河的水清澈见底,人吃了咋会得病呢?哪里的水才干净?父亲去了一趟马家河,发现马家河的人并没有这些病症,于是就产生了把马家河的水引到梁家河的念头。但是马家河与梁家河隔着一道大山,怎么能把水引过来?梁家河的吃水问题得到公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卫生防疫站也派专人到村里了解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吃水问题是梁家河目前的关键问题,要么这个村子的人全部迁出去,要么就想办法引别处的水。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从马家河引水是唯一可行的方案。那段时间大家都不敢吃河里的水了,每天要去几十里路外的洛河里驮水。洛河水浑,回来后需要沉淀一晚上才能用,驮一回水够用两天,洗衣用水、牲畜吃的还是梁家河里的水。吃水成了头等大事。

在引河工程上,父亲和薛大毛的意见很不一致。父亲建议在崾岘打井,然后利用管道把水引下来。因为梁家河在半山上,这样大家吃水就方便了。但是打井的费用很高,能不能打出水还不一定,打出来的水能否饮用也是个未知数。从马家河引水工程也很大,需要动用很多劳力。公社支持后面这个方案,于是选了一处比较窄的地方开始钻洞。

黄土高原的山都是土,因此像当年打地道一样,工程进展很快。可是愈到里面胶泥变成了稀泥,有些地方甚至有石块,工程无法开展。半个月后,隧道工程只好停了下来。常常头天打的隧道第二天起来已经全塌方了,稀泥漫了出来。父亲的心情很沉重,急得吃不下饭。奶奶说队上的事要紧,你的身子也要紧啊!父亲听不进奶奶的话,一个人呆愣愣地坐在山洞旁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他把社员集合在一起,要求大家砍一些杨槐树做建木,工程一边进展一边搭建木,这样就不塌方了。建木上渗出很多水,顺着隧道流了出来。

农民父亲 十七(3)

由于没有挖掘隧道的经验,所以引水工程进展很慢。梁家河的社员以前虽然打过地道,但那都是贴着山外盘转,没有深入到里面去。父亲来到梁家河修建的最大的工程是水库,修水库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然后是打地道,地道用了三个月时间。现在搞引水工程,几个月过去了,还没有钻到山中间,却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无法前进了。

父亲不甘失败。他们在外面另寻了一处地方,开始挖掘。这一次虽然没有遇到稀粘的胶泥,但是很快遇到了石头。在山洞里炸石头需要有专门的爆破工具,父亲从县城买回了炸药,请来爆破人员,结果第一次爆破就将人埋在了山洞里,整个山洞都被震塌了!

引水工程就这样停了下来。大家依然用牛驮水。每天天不亮出发,中午才能回来。这样一来,很多人都不能按时上工。队上于是成立了专门的驮水队,由薛大毛负责。大毛也乐于接受这个工作,因为去驮水的都是年轻的妇女。曹彩莲强烈要求去驮水,父亲于是把她派去了。

由于洛河水需要沉淀后才能饮用,父亲于是在半山上修了一个水泥池,驮回来的水被倒进去,沉淀一段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