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部分 (第3/5页)

想到这,他对陈子龙道:“请代我寄语大将军,登莱几府民众到底受他惠极多,我学生十分敬服。”

听到这话,陈子龙忍不住哈哈大笑,点头道:“大将军在浮山时,常与弟抵足而谈,其无赖状也显露不少,常常挥臂半圆,自语云:吾不能改变天下,不过好歹已经变革登莱诸府,不少百姓仰赖吾之善政而得改变命运,光此一事,就足以自傲了。”

听着这话,想象其状,几个书生都是忍不住莞尔一笑。

候方域道:“若非要陪天如兄,弟都想留在浮山,与荣成伯见上一面了。”

“只要想,将来怕是有机会的。”

陈子龙语带双关,竟是有替张守仁招揽人马的意思,在场几个人都微微摇头,这里是呆不得了。

张溥先行告辞,他和候方域往济南去。

“珍重再会!”

彼此相揖过后,张溥上轿,候方域骑马,两家二十几个仆役长随团簇左右,簇拥着自家主人往济南方向去了。

时正暮春,清风徐徐,两边垂柳绿意盎然,陈子龙笑道:“这样的天气做长途远行,还真是舒服,天如兄和朝宗兄,令人羡慕啊。”

“何妨随我同行登州?”吴应箕劝道:“老呆在这里,格局眼界都是小了。”

“有几种作物要试着在麦收后抢种,山东这里,原本是半年麦子半年杂粮,黍、高粱、豆之类,产量较低,弟想多试试,哪一种产量高,就多推哪一种。”

看着一脸风霜尘土色的陈子龙,吴应箕感叹道:“卧子你真是愿做实事,也可以做实事的人,相比较起来,我很惭愧!”

第六百五十九章 急行

陈子龙意动,劝道:“次尾兄你不妨留下,同弟一起多做些有益民生的事。”

吴应箕笑道:“我又不懂农事,留下恐无益处。”

“次尾兄太过谦了……”

“卧子不必多言!”

吴应箕打断陈子龙的话,态度也是十分坚决。见陈子龙有点愕然之态,吴应箕便道:“前些日,我与天如兄问及登莱士子可受压制,或是不公对待,当时卧子是如何说的?”

“并无此事啊。”

陈子龙道:“完全无打制之事,府学并县学的禀膳生员,原本不过斗米俸给,大将军去年年尾给生员每月增益一倍,不时赐给酒肉,诸府、县生员,无不赞颂,哪有什么钳制压服的举措?”

“表面上是如此……”吴应箕呵呵一笑,话到喉咙边上却又咽了回去。

这十几天来,他们去了胶州州学,还有即墨县学,见了不少在苦读的秀才。以山东这边的情形来说,在崇祯早年时,登莱穷困不堪,到处都是流民,辽东流民几万人,济南东昌一带河南流民多,青州府在崇祯早年的记录里还有人肉市场,都是穷到不能再穷的地方了。

历来科考,江南肯定是大头,福建江西湖广诸省也有不少,但山东陕西一带的生员数量严重不足,文气不张,远不如江南一带的大世族,世代应考,有关系网,甚至能揣摩到考题和大致的方向,主考官也多是江南一脉出身,明清之际,江南不少四五百年连续有读书应考中进士的人家,绝非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就因为山东文气不如江南,所以对所谓的读书种子,张溥等人自是更加重视。此番看遍浮山一带,对那些秀才生员,也是多有注意。

好在,县学州学都明显年年修葺,学官们拿着比在别处多两三倍的补贴,一个个穿着绸缎,脸上放着油光,别的府县,学官这种佐杂官儿,除非指望童生中了秀才,秀了中了举人时来送门生红包,五钱到一两的包封送到手时,才算有额外的收入,平时就指着一年十几石米二十几两银子过活,养活一家大小,还不能失了身份,日子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