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5页)
其兄进一步交流套磁,因为他的悠扬笛声确实深深吸引了我。自上次和海院军官斗笛之后,我就有一个奇怪的想法,能够找个合适的理由,能够经常去房德山家,经常听他吹笛子,在优美的曲调里,不断地勾起我对妈妈的思念。因为一谈到文艺,音乐,艺术;我就会想到漂亮的阿姨,以及漂亮的我的同龄人小女生,进而想到富有文艺细胞的妈妈。
在那个敞开窗户的大房间里,午后的微风吹拂,阳光也是懒洋洋的,暑假里的烦躁闷热也已远逝。屋外院里德山其父种植的高而挺拔的几棵大树,树梢上早已消失了舌燥的夏日的蝉鸣。一切都在向深秋过渡。
四周一块块或绿或黄的蔬菜地组成了半山园那特有的小片田野,附近的黄土坡直通明城墙。城墙的垛口处有影影绰绰的人影,黄土坡上有住户人家,小片的田野上有勤劳的农民在耕作。
菜地从房德山家的院墙边一直延伸到海院红色围墙脚下。其间有小溪流淌,溪畔有柳树婆娑。
半山园严格的说,是有两部分组成的。分为前半山园和后半山园。房德山,六金山家这一片菜农之地属前半山园。后半山园在海院里面,与宋代大文豪王安石渊源颇深。
此时,房德山哥架好乐谱,组装好心爱的紫竹笛,开始只是一段一段的小调,笛声不是很大,却很飘渺悠远,好像发出一个引子,只等海院那里飘来嘹亮悠扬的笛声。
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不见对方应战。
我鼓动说:“德山哥,你再大声吹奏我妈给你的那首《唱支山歌给党听》,试试看,引诱对方。”
曲罢,海院方向还是没有回应。
无可奈何,德山哥激情陡降。放下乐器,泡了两杯茶,和我聊天。
今天,虽未再次领略斗笛大战,既失望又欣慰,因我可和德山哥侃一侃大山了。
他关心地询问了我妈的一些情况,我简单的敷衍了几句。他说以后有机会还要请教我妈,拜访我妈,让我妈多多指导他等等。我均一一呼应。我虽唱歌不行,但交谈是我的拿手好戏。
话题是按照我的思路流淌的。不知不觉中,谈到了房德山与六金山。
好奇心促使我探问道:“德山哥,你家好像和瘸子六金山家不太往来,房德山和六金山为啥变成冤家对头呢?”
德山兄叹道:“噢,这是好长时间前的事了。整个半山园人都知道这事。”
我正纳闷。德山兄顿时从一个艺术青年演变成了一个小杆子。他有声有色地向我讲述起来。
原来房德山家弟兄四个,大哥已很大了。在这一带很少露面,是一建筑公司的瓦工,已成家独立,居住别处。德山兄为老二,爱好文艺,对小杆子们打架偷鸡摸狗等“名人轶事”毫无兴趣,一心练笛子,只想进专业文艺团体。他个子不高,身材匀称,皮肤挺白,长的也不错。眉宇间透出文艺气质,不像个工人家庭出身的,也没女朋友,独来独往。房德山本人从小6年级起,与我同学直至初中毕业。个子矮而壮实,皮肤黝黑,一头乌黑的浓密卷发被理发推子拾掇的短而干练。双眼皮大眼睛炯炯有神。手臂粗壮,胸大肌结实。除左右摆拳外,善打勾拳。双腿粗壮有力,弹跳力极好,打架时出脚飞猛,好踩踢对方膝关节。其弟幼小,不上台面。
瘸子六金山家弟兄五个。大海,瘸子,小海,其下还有两个幼小的弟弟,也不上台面。
大海小海的勇敢,前湖边我已亲眼所见。瘸子的刁蛮凶狠我也时有听说,但所见甚少。
有一年,两家盖房子。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半山园很多菜农家盖的房子都是从明城墙上卸下来的城砖。所以在六七十年代,中山门那一带的明城墙都是残缺不堪的。很多珍贵的古城砖都被菜农盖房子,甚至有的城砖拿来砌猪圈,砌茅坑。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