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頁 (第2/2页)

孩子難受哭鬧、漫長的等待、短暫的診療,以及可能不符合自己預期的結果,這些都會加重醫患矛盾。

兒科就診人數多,都是小病人,自己不一定能說清楚病情,得靠家長靠醫生。

其實兒科門診上收治的大病不多,絕大多數都是常見病,反而醫患衝突會較多,可能給孩子扎個針就會鬧出矛盾。

真到了兒科的重症病房那邊,反倒是沒多少糾紛了。

因為醫生在這兒會付出最大的耐心,那裡的護士水平也是最好的。

一般不打算日後進兒科的,在兒科實習的期間,都不會特別認真努力。

沈畫倒覺得還好。

她不是普通實習生,但她也不會越俎代庖。

比如她把脈就能知道孩子的情況,那她能這樣幹嗎?

顯然不能。

兒科本來就艱難,很多檢查,比如感冒發燒去了醫生肯定會讓查末梢血,家長們本來心裡就覺得有怨氣,每回來都讓扎手指,或者聽一下心肺音就叫拍胸片,那要你們醫生幹嘛?

這是西醫的缺陷嗎?

沈畫認為恰恰相反,這是現代醫學的優點,有這些檢查輔助,對醫生的水平要求就不會那麼高,更能避免誤診漏診。

可很多家長不理解,覺得做了全套檢查花了那麼多錢,什麼都沒查出來,你這醫生就是不行,就是故意騙人做檢查的。

本來就是矛盾點。

若沈畫再出頭去診個脈就弄清楚病人情況,檢查也不用做,那把這些本就艱難的兒科醫生置於何地?

所以沈畫在其他科室,甚至是腫瘤科,都不會拒絕病人診脈的要求。

反倒是在兒科門診,她一概拒絕。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