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 (第2/5页)
动召见他,才是合适的方式,至少这样的方式,有些话对方能听得进去。
赵顼好学,在皇家也算是好诗词之人,沈欢忘不了当年此君整日追着沈欢要诗词的景象。于是,在他有心的算计下,上首豪迈大气的诗作又提前出世了………反正对不住李清照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结果是明显的,至少他现在已经是皇帝赵顼地座上宾了。
“子贤还是这样谦虚!”赵顼也生生笑了,好似这几日的忧愁一下子去了许多,“论才情,年轻一辈,朕认为只有苏轼能与你相比。不过你的诗词,可比他经典多了!”
能不经典么!诗词流传千名,能保留到后世,至少就是经过时间验证的。而能让人传唱记住的,那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赵顼接着又叹道:“若是朕能安心像子贤一样赋诗酾酒,那该有多好呀!可朕是皇帝,哪有这个闲情呢!”
“陛下勤政爱民,这是千古明君地典范,令臣敬佩不已,亦让臣庆幸不已。庆幸我大宋天下得此明君,天下安定,社稷繁荣,垂日可见!”沈欢来的时候,早就准备好了倾听对方的抱怨牢骚,赞了一通后又划入主题,有心无意地开口问了起来,“不过臣见陛下脸色忧虑,莫不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假!这话真是假!现在整个朝堂,谁不知道因为御史门与王安石的矛盾闹得不像话,而作为夹在中间的官家哪里会有什么好心情!若是昏庸之君,随便不理或者偏袒一方随便做个决定便是了,可赵顼的心愿是做一个千古明君,现在哪里肯做出随便之举!因此他忧愁地心思也就可想而知了!
赵顼也明显给沈欢的客套之言弄得愣住了,最后才讶道:“子贤,难道你就不知这几日朝堂之事?”
沈欢脸不红气不喘地道:“回陛下,现在又是八月了,按照王参政青苗法,接下来又该是派放青苗钱的时候了。这些都是三司该做之事,臣最近既要忙结算上一次的青苗钱,又要安排接下来的青苗钱散放,恨不得能有分身之术,实在是没有多少时间关心朝堂上的事!”
这话更假!明显是在主子面前赞自己功劳有多大嘛!几千年的政治斗争经验令沈欢清楚地知道。在官场上,必须遵循一个准则: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很好理解,低调做人,就是为人不能太嚣张或者太张扬,免得吃了亏也不知道;至于高调做事,这可是门学问,官场上最重政绩。而政绩是怎么来的呢?宣传!宣传不等同于吹嘘,吹嘘也许是假的,而宣传嘛,则是做了事就得高调着让人知道,不然别人又怎么会知道你地功劳呢!
现在沈欢就是抱了这一心思,在赵顼面前暗示自己为了大宋天下那是劳心劳力,你作为天下持有人。不该有点表示?
赵顼果然有了表示,愕然之后感动地道:“子贤,辛苦你了!若其他官员也像你一样埋头干实事,朝堂又岂会有这么多纷争!”
沈欢一脸正气地道:“陛下,执政为民,为公天下。这是身为大宋一份子的职责,这点臣是不敢稍忘的!让大宋成为最强之国,是臣多年的心愿,为此必会孜孜不倦!”
赵顼闻言也是一脸激动:“子贤,这么多年你为大宋所做之事,功劳之大。朕都记在心上呢!你放心,朕有言在此,他日必会对你有所交代!”
“能为陛下解忧,是臣的荣幸!陛下有什么心事,若信得过为臣,与臣说一说,看能不能为陛下分忧。”
赵顼笑了:“朕当然是信得过子贤的,不然今日也不会叫你来了。”说完把这些日子受到的委屈,像倒苦水一般通通说了出来。在这里,沈欢就是他倾诉的对象。沈欢可以听得出来,赵顼对于新法是多么地犹豫与矛盾。一方面王安石通过大半年的时间,所行几法,确实有成绩,至少三司向他汇报地情况里,青苗一法就赚了上百万贯钱财,要他放弃,实在是心痛与不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