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总结了《金瓶梅》的写实成就、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点,形成自成体系的《金瓶梅》艺术论,把古代“金学”推上一个新阶段。张竹坡生活在十七、十八世纪之交,约与曹寅同时。这时,曹雪芹这位伟大的作家还没有降生。但是,张评本《金瓶梅》已在艺术经验、小说理论方面为《红楼梦》奠定了基础。兰陵笑笑生、张竹坡都是曹雪芹艺术革新的先驱。张竹坡与《金瓶梅》如同金圣叹与《水浒传》,脂砚斋与《石头记》,在历史上占有光辉地位。张竹坡是清代初期肯定评①参见吴敢著《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版。
价《金瓶梅》、广泛传播《金瓶梅》、有叛逆思想,高举进步文化艺术旗帜的年轻批评家。由于《张氏族谱》在徐州铜山县汉王乡发现,对张竹坡家世生平、评点刊印《金瓶梅》的壮举、在小说理论上的贡献等的研究,在历史新时期取得了很大收获。彻底纠正了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怀疑论,破除了把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看成除“说《金瓶梅》是一部史记,这一句还可取,其余都是些冬烘先生八股调,全不足取”的说法。
从而促使研究者把张竹坡列专章论述载入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小说史的专著,给予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张竹坡评点本是以崇祯年间刊印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底本,是批评家积极参与小说文本进行审美接受的成果,将文本的潜在效能结构与批评家评点结构结合,使《金瓶梅》文本得到新的实现,在有清一代以至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张评康熙本今存三种版式:1扉页牌记“本衙藏板翻刻必究”,卷首谢颐序署“康熙岁次乙亥清明中浣,秦中觉天者谢颐题于皋鹤堂”。扉页上端无题。框内右上方:“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梅”,中间:“第一奇书”,左下方:“本衙藏版翻刻必究”。有模刻崇祯本图二百幅,另装二册。书口为“第一奇书”,无鱼尾。正文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正文内有眉批、旁批、行内夹批。正文第一回前有《竹坡闲话》等总评文字(缺《第一奇书非淫书论》《凡例》)。每回前有回评。回评刊回目前另排叶码。正文回目另叶刻印。回前评与正文不相连接,有的回评末有“终”字或“尾”字,表明回评完。这样刻印易装订不带回前评语的本子。六函共三十六册。刻印精良。日本鸟居久靖氏谓“此书居于第一奇书中的善本”(《金瓶梅版本考》)。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有此种版本一部。
2“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与上书同板,不带回前评语。只是在装订时未装入各回的回前评语。首都图书馆藏有此种版本。3“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行款、版式、书名页、牌记与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本大致相同,粗看容易判定为同板,但是细致考察,可发现扉页相异之处。此版本为皇族世家藏书,卷首盖有恭亲王藏书章。在总评《寓意说》“千秋万岁,此恨绵绵,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悲哉,悲哉!”之后多出二百二十七字:作者之意,曲如文螺,细如头发,不谓后古有一竹坡为之细细点出,作者于九泉下当滴泪以谢竹坡。竹坡又当酹酒以白天下锦绣才子,如我所说,岂非使作者之意,彰明较著也乎。竹坡彭城人,十五而孤,于今十载,流离风尘,诸苦备历,游倦归来。向日所为密迩知交,今日皆成陌路。细思床头金尽之语。忽忽不乐,偶睹金瓶起首云,亲朋白眼,面目含酸,便是凌云志气,分外消磨,不禁为之泪落如豆。乃拍案曰:有是哉,冷热真假,不我欺也,乃发心于乙亥正月人日批起,至本月廿七日告成。其中颇多草草。然予亦信其眼照古人用意处,为传其金针大意云尔。缘作寓意说,以弁于前。笔者按:至今所见张评本早期刻本、翻刻本均无此段文字。此段文字,已排印于《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注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公诸于今世读者。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