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页)
,狩猎还提供了锻炼作战技能的良机,那是防御外敌进攻必须的。
毫无疑问,狩猎的这一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尽管如此,人们仍然要问,猎手们力图侦知的是何种具体危险,他们力图发展的是谁的利益?虽然在这个世界的某些地方,狮子和其他大型食肉动物仍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但是所有的传统采猎部族面临的最大危险来自敌对部落的猎手。这些部落的男人们卷入断断续续的战争中,目的在于消灭其他部落的男人。从战败部落掳掠来的妇女和儿童要么被屠杀,要么被分派为妻子和奴隶。从坏的角度讲,男性措手的巡逻可以被视作为发展自己部落的基因,而这是以敌对部落男性的利益为代价的。从好的角度讲,可以认为他们是在保护妻小,主要防止来自敌对部落男人的威胁。但即使在后一种情况下,成年男性的巡逻对整个群体中的其他人,也几乎是利弊相当的。
因此,我试图将埃克人狩猎大动物解释成男人为妻儿的最大利益而采取的高尚而合理的做法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克里斯胜·霍克斯还提醒我某些痛苦的事实,有关一个埃克男人自己(相对于他的妻子儿女)是如何在满足口腹之欲外从他的猎获中获取最大利益的。
首先,埃克人同其他人群一样,婚外性行为并不鲜见。盘问她们66个孩子所有可能的父亲(即她们在受孕时刻的性伴侣),平均每个孩子有2.1个男人被提名。在一组28个埃克男人中,女人们总是更多地提名出色的而不是拙劣的猎手为情人,更多地以好猎手作为孩子可能的父亲。
为了理解通好的生物学意义,我们先来回想一下,在第二章 中讨论过的生殖生物学事实体现了男女两性利益的根本失衡状况。拥有众多的性伴侣对于一个女性的生育量没有丝毫直接意义。女性一旦和一个男性暗结珠胎后,再和别的男人性交,至少在9个月内不可能孕育另一个生命,甚至由于采猎生活延长了女性的哺乳性闭经时间,女人至少几年内都不会再次怀孕。可是即便是女人仅仅几分钟的好情,男人就会对自己亲生子女的数目心生疑窦。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遵循两种不同的捕猎策略的男人们的后代数目。霍克斯将他们分为“养家者”策略和“好大喜功者”策略。“养家者”找寻那种能有较高产量、高度稳定的食物来源,如棕相粉和老鼠。“好大喜功者”只猎杀大动物,多数日子空空如洗,偶尔吉星高照,他们一般收获很少。“养家者”尽管没有余粮施舍地人,但他通常将多数食物带回家供养妻儿。“好大喜功者”通常带给妻儿的食物相形之下要少得多,但他偶尔会有许多肉食赏给他人。
显然,如果女人以养大成人的孩子的数目为标准衡量她的遗传利益,这不过是她能给子女提供多少食物的问题,那她最好还是嫁给一个“养家者”。如果她和一个“好大喜功者”比邻而居的话,她还可以有更大收获,因她可以和他偶尔障和,换取她及孩子们的额外的肉食。整个部落也喜欢一个“好大喜功者”,因他偶尔会有“横财”进帐,大宴众人。
至于一个男人怎样才能最佳地发展其遗传利益,“好大喜功者”利弊均沾。一个好处是他可以通过婚外情拥有更多子嗣。“好大喜功者”在奸情之外还可以有其他收益,例如在族人眼中的威望,部落中的其他人因他的肉食馈赠乐意与他作邻居,并且可能把女儿许配给他作为褒奖。同理,“好大喜功者”的孩子们也可能在部落中得到良好的待遇。对于“好大喜功者”的不利之处是,他通常带给自己妻儿的食物较少,这意味着他的婚生子女长大成人的概率较低。在他外出风流的同时,他的妻子也可能起疑心,结果是他亲生子女的比例较低。“好大喜功者”放弃了“养家者”对自己少量子女亲生的信心,换取可能有众多子女的概率,值得吗?
回答取决于以下几个数据,如一个“养家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