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是年少轻狂(上) (第1/9页)

回望青峦又潸迷,浮途归去岂知期。

心窗早已为孤影,怎料如今又别离。

引子——

疫情席卷而来……

这条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死寂沉沉。路上行人廖廖,店铺有些是招租广告,只有冬日的一抹阳光洒在间隙的路面上,北风袭过,更是冷清。

午后一眼透过此街,更是寒气袭人,让人感到没有一丝生机。只有几片落叶,迎风飞舞、飒飒飘落,似蛾、如蝶……带来了缕缕乡愁的气息……

1

在一个落后且贫瘠的小山村的几间夯土墙的瓦房里,正传来悠扬婉转又充满着忧郁的笛声……

我从县城回到了农村,走入村口,刹听到这笛声,往事不禁浮上心头……

在亲情、友情、感情与金钱交织在世俗之间,在家事、国事、天下事融于缤纷的世俗之列,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行进之中,渗透了人性的贪婪与自私、羞耻与荣耀、罪恶与高贵、无奈与悲哀、欢笑与忧愁。

命运总似一场游戏与玩笑,努力了不一定成功,同时总是相对的捉弄人生。作为一名农民工,我的经济所有实在是太落伍了。

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时间回到一九八九年,那一年初夏我初中刚毕业,与同村的刘叔去了黄石。

那时能出外挣钱,在村子里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在父亲同刘叔的再三协商下,才肯带我去的。

天还没透亮,我们一行七人背着用蛇皮袋装好的被子、换用的衣物。从村子集中后,步行五公里至沙窝镇一零六国道,等到七点钟的时侯,从潢川至汉口的公共汽车才在颠簸的沙石路面摇晃着开来停下。

我们上了车后, 过了小界领(江淮分界线、也是河南新县与湖北麻城的分界线)车驶上了沥青路,人骤感轻松,我新奇地欣赏着外面的世界。

那时湖北沿路己盖了少许楼房,映在明翠的青山绿树之中,对我住在土坯和夯土筑盖的瓦房来说,简直是一种神驰的向往。而后来去了城市,那更是一种无法言谕的惊叹,我的老家呀,太落伍了!时隔二十八年之后,我虽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楼房,但当时那种愧嵌的心灵里,是一种多么忧伤、而又愁殇的思绪呀!

当车过了麻城,在宋埠镇还不到的地方,车子出现熄火的毛病了,我们全车人都下了车,男的在车左边,女的在车右边就地就“方便”了。现在想想,那叫什么事?国道边连个公厕都没有,更谈不上说有服务区了。 一会儿过来有五个小青年,修着叫\"青年甩”的发型,向司机讨走了二十元钱,说是道路卫生费。不禁又想起来,那些年叫什么事呀?……

车子到汉口时,己经是下午三点半钟了。一百三十公里的行程,这辆\"老爷车”在路程上花掉了八小时之久。下午没赶上三点钟从汉口发往黄石的公共汽车了。我们一行人在车站里,每人花了昴贵的一角钱买了一杯白开水喝,也算是午餐吧,又去了公厕,又消费一角钱。由于路费钱带的不多,不能在汉口过夜,刘叔建议我们坐船去黄石。我们一行人走在古老的汉口大街上,向码头寻去,走一路问一路,刘叔常出门,也最干练,他带领着,肩上同样扛着装着被絮衣物的蛇皮袋,肩上还挂了一个黄布包,黄布包上吊着一个喝水用的洋瓷缸,走起路来有节奏地摆动着。那情景现在回忆起来,还真有点像现在抗日剧中的演员。叮咛我要牢牢地跟在他后面,千万别走散了,所以一路的风景也不敢多看,只忙着赶路。

我们沿着新华路一直走到长江大桥,站在桥上歇息时,第一次领略了长江的壮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的诗无形地浮上了心头。

此时夕阳西下,江上往返着穿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