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是年少轻狂(上) (第2/9页)

好书推荐: 悠悠修仙路

的大小船只,那嗒嗒的马达声清晰明快,伴着一两声汽笛,又夹杂着桥下正行驶而来咔咔的火车、还有那长鸣的号角声。那种震憾在我脑中回旋了终生,依然仿佛在昨天的梦里。

过了长江,在桥头守卫的士兵口中,得知了码头怎么走的路径,黄鹤楼就近在眼前了。 经过大门口时,在我的一再央求下,刘叔允许我花了一元二角钱照了留影像 ,花了三角钱的邮资寄回家中。而那张穿着解放鞋、二姐为我买的牛仔褂、自己亲手缝的板裤、多年前的照片,我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

找到码头渡口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了,轮渡在下午五点就停止了,我们只得又返回汉口新华汽车站。

在车站里 ,刘叔打开黄布挂包,里面是用塑料袋包的油炸面筋条,面筋条上微沾了少许白糖,我又花了两角钱买了两杯白开水。肚子太饿了,吃起来特别的淳香,算是我俩丰盛的晚餐吧。

那一夜,我们在车站的硬木长椅上,和衣躺着,蚊子、苍蝇虎视着我们的血和肉,就那样一直熬到了次日凌晨六点,才乘上了去黄石的公共汽车。

黄石,我来了!

2

第二日上午,我们一行人才到达了湖北的第二大城市。然后坐上三路公汽,转至黄石市磁湖边扩建的锻压机床厂 。

那一年,我刚满十五岁。

黄石市——这个古老的城市。屹立在长江岸边,金属矿产的宝地。吴王孙权在此屯兵建国,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在此地炼剑,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此制造兵器,太平天国在此血战,彭德怀将军发动平江起义后在大冶县驻军。在黄石市的新华书店,下雨天或夜晚便多了一位少年的影子,在翻开《黄石志》的时候,才知晓风流才子苏东坡在此披浪游湖,吟诗作赋赏景。

天气睛朗或阴天,只要不下雨,都要求上班,农民工的工作是计时的,每小时伍角钱。在国营建筑工地做民工,时间比较规范,每天工作八小时。因年龄较小,一位湖南精瘦的工长很照应我,他亲昵地用当地方言叫我\"细裸”。开始帮合同工在楼顶提水泥浆,工作对我比较轻松,又不加班,下午下班后时间比较充足。我就寻找到市里图书馆,每天看书的时间是很多的。

看的书比较杂乱。有武侠小说,也有精美散文。那时刚进入青春期萌动的我,对琼瑶的爱情小说也时时眷顾,也翻看一些古今名人传记,但对诸子百家的书那时很少翻阅,只是读了《孙子兵法》与明清小说四大名着。如《战国策》、《诗经》、《淮南子》、《吕氏春秋》、《中庸》、《左传》及汉赋等书,当时不屑一顾。也是后来在广东东莞时,才知道那些书的精妙之处,用我一生时间也悟不透彻的高深学问。

有一次在市里图书馆看书忘了时间,已是夜里十点多了,最后一班公共汽车早就停开了,又下起了暴雨,我在图书馆附近,一家小卖部买了面包充饥,里面一台黑白电视上正在播放《婉君》,同店主攀谈电视剧情,讲最后婉君还是选择了三兄弟的老大。店主问我怎么知道,我指着旁边的图书馆说看书知晓的,刚出来买点吃的。店主对我竖起了大姆指,并且还送了一瓶一元钱的高档汽水。后来晚上见到我,有时叫着帮清理物品,事后给我一元钱一个小时。那时的一元钱,可以买一本很不错的书看了,后来打工走了,那些在黄石买的珍贵的书,都被乡亲们家的孩子借阅,也不知流转到谁家了。

也是在黄石市,我第一次用初中所学的基础英语和英语词典相结合,吃力地看了英文版《诺曼底登陆》的开始三十页,有一段我翻译的段落记忆犹新——

“她平静地坐在木房子的窗橱下,无言(声)地回忆着昔日往事,心底充满着曾经的苦难历程(苦涩的,痛苦的回忆),仍是面对大海,她微妙的脸上,面带着微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