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印光法师文钞白语解对照第三回 (第3/8页)

具心性功德力用,亲得全体受用而已,实未加一丝毫于其初也。若声闻缘觉菩萨,虽则所证高下不同,然皆未能全体受用性具功德。

证佛果的人,也不过是彻底究竟地证得、他在凡夫地上本来就具有的、心性功德力用,亲自得到全体的受用而已,其实跟起初相比,心性没有一丝一毫的增加。声闻缘觉菩萨,虽然所证的高下不同,然而都没能全体受用自性本具的功德。

而一切凡夫,反承此不思议心性之力,于六尘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以致堕三恶道,永劫沉沦者,比比皆是,可不哀哉。

而一切凡夫,反而承着这个不可思议的心性力量,在六尘境界中,起贪嗔痴烦恼,造杀盗淫恶业,以至于堕入三恶道受苦,永劫沉沦的众生,比比皆是,多么可悲哀啊!

纵令恪修五戒十善,得人天身。然人间福乐,乃堕落之根本。天上虽不比人间烦惑猛利,然天福一尽,决定下生。由宿福未尽,故享福。由享福,故造业。既造业已,则堕落恶道,直在瞬息间耳。

即使严格地修持五戒、十善,得人身、天身。然而人间的福乐乃是堕落的根本所在。天上虽不比人间的烦恼惑业猛利,然而天福一旦享尽,决定往下界投生。由于过去世的福报没有享尽,所以在人间继续享福。由于享福的缘故,所以造业。既然造了罪业,那么堕落恶道就是瞬息间的事情。

况有由天命终,承宿世恶业已熟之力,直堕恶道者乎。故古德以修行之人,若无正念修持净业,唯得人天福报者,名为第三世怨。

何况还有因为天命终了,承受宿世恶业已经成熟的力量,直接堕入恶道中的人呢?所以古德认为,修行的人,假如没有正念修持净业,只得到人天福报,(第二世借人天福报来造孽,导致第三世堕恶道),这就被称作第三世怨。

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知好歹者,当以急求出离,企得安隐,为上计也。

《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知道好歹的人应当急忙寻求出离三界,希望到达安稳寂静的境界,作为上等的计策啊。

大丈夫生于世间,既知自己一念心性,与佛无二。又知十法界因果修证,不出自心。固当发大菩提,力修定慧,以期断惑证真,直成佛道。普令法界众生,同出迷途,共登觉岸,毕竟亲证本具心性而后已。

大丈夫生在世间,既然知道自己的一念心性,与佛无二。又知道十法界的因果修证,不超出自我的一念心性。固然应当发大菩提心,努力修习戒定慧,以期望断惑证真,直成佛道。普令法界众生,同出迷途,共登觉岸,彻底亲证本具心性而后已。

如或根机陋劣,未能如是。必须以深信愿,笃修净业,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迨至证无生忍,再乘愿来,度脱众生。然于未生以前,尤宜发菩提心,自行化他。纵不能出广长舌,震海潮音。亦当于佛祖经论,先贤遗书中,采其契理契机,易于领会者,编辑成书,垂示将来。

或者根机陋劣,不能够如此来发愿实行。必须以深信愿,笃修净业,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等到证得无生法忍,再乘愿而来,度脱众生。然而在未生西方以前,尤其应该发菩提心,自行化他。纵然不能够出广长舌,震海潮音。也应当在佛陀祖师的经论,先贤圣者遗留的经书中,采摘其中上契佛理,下契众机,容易领会的,编辑成书,垂范以示将来的学人。

举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及三宝功德,佛法利益,与夫三根普被之道,凡圣共修之法,分门别类,缕析条陈。俾阅者一目了然,自知取舍。从兹断疑生信,归心大觉。

凡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以及三宝的功德,佛法的利益,与三根普被的圣道,凡圣共修的法门,分门别类,仔细分析,一条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