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印光法师文钞白语解对照第三回 (第4/8页)

的陈述出来。使得阅读的人,一目了然,自然知道如何取舍。从此断疑生信,归心大觉佛陀。

或于现生即了生死,或作未来得度因缘。如其无此手眼,不可冒昧从事。当取古人契理契机之书,刊印流布,俾展转传扬,永用舟航,实属莫大功德。

或者在这一生就了生死,或者作未来得度的因缘。如果没有这种妙手法眼,不可以冒昧从事摘录的工作。应当取来古人契理契机的书,刊印流布,辗转传扬,永远用作度人的舟航,实在是莫大的功德。

如上所说,虽则志在利人,而化功实归自己。由是现生福慧增崇,临终直登上品,岂不堂堂丈夫,表表懿范者哉。

如上所说,虽然用心在于利益他人,而教化的功德,实际归于自己。由此,这一生福慧增长,临终时,直接登上上品莲台,岂不是堂堂的大丈夫,卓越杰出美德风范的人吗?

若不知此义,唯依世谛而为操修。纵此生意诚心正,有大把持。恐一经转世,便致迷惑。则被业所缚,随业受报。如风飘叶,不能自主。或堕茵褥之上,或堕溷 ( hun ) 厕之中。思之诚可畏也。

如果不知道这个意义,只是依着世俗谛来操持修行。纵然是这一生,诚心正意,有大的把握守持。恐怕一经转世,就会迷惑了。则被业力所系缚,随业力而受报。如风飘吹树叶,不能自主。或者堕在床褥之上,或者堕在厕所之中。想想,实在是恐惧啊!

福保丁居士,专精医学,历有年所。继思病从身生,身从业生,业从心生,但只治身,实非拔本塞源究竟之道。

丁福保居士,专门精修医学,已有多年。继而想到疾病从身体而生,身体从业力而生,业力从心想而生。如果只是治疗身体,实在不是救拔根本,堵塞源头的究竟之道。

于是研究佛学,笺注各经。欲令初机易入,故用汉儒训诂之法,俾若文若义,悉皆了了。良以佛经深奥,意义无穷。古德注疏,多重提纲阐妙。字句之间,不甚详释。致令初机,殊难领会。

于是研究佛学,注释各种经论。想使初学之人容易进入,所以用汉朝儒生训诂的方法,使得不论是文字或义理,全都明了清楚。实在由于佛经深奥,意义无穷。古德的注疏,大多注重在提纲大要的阐述玄妙。字句之间,没有很详细的释释。致使初学之人,很难领会。

若由训诂入门,自可登堂入室。然后进而研究古德之注疏,则如杲日当空,无微不照。正不必守此以为究竟也。

如果由解释字句来入门,自然可以登堂入室。然后进一步的研究古德的注疏,就如同明亮的太阳当空照,没有一处细微之地不被照到的。不必要局守不变,认为是究竟啊!

又以世儒狃 ( niu ) 于见闻,不信人死神明不灭,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上焉者,只可作自了汉。断不能移风易俗,觉世牖民。下焉者,则谓既无因果,一死永灭,何不随意所作,以取此生快乐乎。

又因为世间儒生,局限于所见所闻,不相信人死后,神明不灭,以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事情。上等的人,只可以作一个自了汉。绝对不能够移风易俗,觉化世道,诱导人民。下等的人,就认为既然没有因果,一旦死了,永远灭亡,为何不随意所欲来作事,以得到这一生的快乐呢?

从兹肆无忌惮,安于为恶。致世道人心,日趋日下。因将佛祖经论,及古今缁素群贤遗书中,所有因果报应显着事迹,录成三册。

从此肆无忌惮,安心于作恶事。导致世道人心,一天天的趋下。因此将佛陀祖师的经论,以及古今僧俗,诸位贤圣遗留的论书中,所有因果报应明显的事迹,摘录成为三册。

一曰六道轮回录。盖以发明六道升沉之若理若事,与夫幽冥之景象,鬼神之情状。兼显欲脱冥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