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栉风沐雨-空有壮志难回天(7) (第3/3页)

业必须要摆脱其背负的社会重担。这要求从医疗到教育、从住房到保险的全面商业化,所有这些都需要法规规范。最终,所有成本都将转移至资本市场。于是,一场全面的、彻底的改革呼之欲出,因此,1998年中国开始对国有企业和整个社会构架进行重大调整。”

袁梁看看陆小满:“陆教授,名副其实啊,你的材料很翔实啊。”

陆小满得意道:“你以为呢,我们在学校里白拿工资,白吃饭?企业改革虽说是1998年掀起高潮,肯定要有所作为,在这之前,肯定要未雨绸缪,就在这方面有了准备。1996年,老工业基地东北开始下岗潮。1996年,者城市作为改革试点进行了经济结构改革,者城市市长提出对市内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主张员工可以持有公司的股份。经历了几年的改革,者城据说已经焕然一新。观摩者看到改革后的国企,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工人的收入提高了,生产的商品质量也比以往有了进步,在肯定者城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在会议后,者城按照上级的意见继续深化改革,国企的活力再次被释放。有了成功的先例,领导对国企改革更有信心了。者城的国有企业改革大部分集中在中小国企,如果将者城经验直接照搬在大型国企上面是会水土不服的,于是在对国企的现状进行剖析后,决心三年之内一定要让大多数亏损的国企摆脱困境。于是,1998年3月会议上,列举了三个阻碍国企发展的原因,分别是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人员膨胀。重复建设是指同一个商品,许多企业生产,加剧了同一行业的竞争,大量的商品由此而积压,导致产能过剩,商品浪费;盲目建设是指为了成绩好看,不按照实际出发随意建设;人员膨胀是指国企人员过多,造成效率低下。会议过后,开始就三个问题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从纺织业开始入手,众多行业中它问题最严重,改革难度最大。纺织业拥有大量的工人,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要运用多种手段推动纺织业进行经济结构转变,在获得经验后又继续推广到其他产业上,效果显着。

于是,安州作为国家纺织行业、纺织机械行业最重要的基地,许多企业改革,许多企业职工下岗。国有企业的改革会让一部分职工下岗,领导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他在会议上不止一次提出要做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工作,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但这一点并没有解决好,许多改革的企业误入歧途。

国企改革,就是要抱着粉身碎骨的决心来干这件事,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袁梁说:“现在武城周边地区的企业,明显感觉到了市场的寒意,感觉到企业改革势在必行,但也不知道怎么改,地方政府目前还没有强力推进。”

陆小满说:“不然怎么叫者城的那位卖光市长,配套的政策、措施不到位,先卖光了事。”

袁梁呆在那里,如果势在必行的话,假如到了武城,那又是什么样子呢,就武城的现状来说,显然就是措手不及,就是卖光的话,怎么卖,卖给谁,这也无从谈起,何况那几个职能部门,也就是那个形状,那还不是血雨腥风、哭爹喊娘,一地鸡毛。

:()铁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