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险境初试 (第1/3页)

又是一个清晨,雾气像薄纱般笼罩着官道,树叶上还滴着未干的露珠,在微光中缓缓闪烁。巽然走在队伍最前方,神色凝重,脚步轻却带着谨慎。

每迈一步,他都留意地面是否出现可疑的车辙或脚印。身后不远处,是那支对他们冷漠相待、并未承诺长期收留的商队;巽然与村民仿佛挂在尾巴上的附属品,一旦无用或者局势安定,就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昨日的经历更加坚定巽然的自我认知:他是这群幸存村民的希望,暂且利用机敏和观察力换得口粮,否则他们早就可能饿死或被赶走。通过几日经验,他学会侧耳倾听风声、洞察路面凹陷,甚至嗅闻空气中的淡淡烟味,一旦有异样,往往预示潜伏者正在行动。倘若是天极教余党,他们毫无招架之力,只能提前绕路或隐藏。

这天早晨,巽然刚行不久,便嗅到淡淡烟味。他心中警铃大作:此处荒僻,若非有人特意埋伏,怎会有如此炊烟?当即折返向商队护卫汇报。有人不耐烦:“是不是又虚惊?前天你也说有动静,结果只是几只野兔。”

巽然咬牙:“请再信我一次,这烟味诡异,像是信号。”商队老板皱了皱眉,虽面露不快,但谨慎起见还是让队伍后退进林。果然,不久前方便现出三四蒙面黑衣人,手持短刀来回巡逻,似等猎物自投罗网。若商队贸然前行,势必陷入围杀。

护卫们看在眼里,对巽然多了几分信任。老板也多发了几块干粮让村民休息,虽依旧态度冷淡,但不再苛刻。巽然明白:只要他有用,老板便不会撵人;可一旦无用或无险,这群人立时会被丢弃。

当夕阳西斜,队伍绕道前行又是一日劳顿。相对充分的干粮与水,让村民状态略有改善。妹妹吃完干粮后悄声对巽然:“哥,你真的救了大家。”她眼里闪过久违的光彩。

巽然抚她发梢:“我只是尽力。”可心底酸涩:若当初也有这份机敏和能力,母亲是否就能获救?但他没有沉溺于悔恨,而是提醒自己:唯有活下去,积累经验,才能找回母亲。

又过两日,他们继续小心翼翼地前行。荒野中随时可能藏有盗匪或天极教的爪牙,巽然几乎没一刻松懈。某天下午,一名独行商人骑着瘦马经过,商队老板无意停留,巽然却趁机上前打听前路。对方低声透露:“往南几十里,有支名声颇盛的大商队将经过,领袖乃女商贾慕清柔,素以仁义着称,救济难民不遗余力。若你们有难,多半不会坐视。”

“慕清柔……”巽然默念这名字,心中微亮。或许这位仁慈的女领袖,会比冷漠的老板更能提供长期庇护。再者,如此有名的商队势力强大,消息渠道广,说不定能帮他打听母亲下落。他把此消息小心收藏,又与村民们悄悄分享。老者深感欣慰:“有希望就好。”妹妹更是眼眶泛泪:“哥,真能收留我们吗?”巽然轻声安慰:“我们已无路可退,唯有一试。”

那晚,巽然半躺在干草上,远处护卫们正闲聊,老板捧着账册不予理会。他在心中刻下两条底线:决不绝望,要寻突破;不可因眼前小利而放弃更好前途。他要像丛林间寻水的旅人,绝不止于半口雨露,还要找寻真正甘泉。

翌日阴沉,似有小雨将至。至一处山谷口时,巽然觉察石头摆放古怪,地面脚印交错,猜测极可能是伏击点。他向老板提议绕道,老板烦躁道:“又绕?费力费时!”巽然坚持:“若我判断有误,甘愿少分口粮,可万一真有埋伏,绕路能避祸。”老板盯着他许久,终究点头。队伍果然安全绕过,半日后得知另一小商队正好在此谷遭袭,死伤颇重。几名护卫对巽然的本领更加信服,低声感叹:“若他懂武艺,必是大才。”

黄昏时,队伍抵达平坦林地休整。老板看在巽然多次示警的面子上,额外给了村民些干粮和水。老者拍巽然肩膀:“孩子,你是咱们的希望啊。”巽然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