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狂躁精神病患者 (第2/4页)

,就得治。

有药的,该用药。

没药的,可以“话疗”。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放疗”——闲置起来,自我疗养。

蒋琬费祎他们虽然不知道什么病什么话疗的,但无意之中,却也做对的一件事情,便是让杨仪彻底放松下去,静养。

但麻烦在于杨仪的精神已经错乱得很厉害了,单纯的静养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实话实说,杨仪的精神已经处于癫狂状态,他感觉这蜀汉所有人都在故意与自己作对。他看到任何人都是敌人,都像是刺客,都像是来谋杀他的。

南中糜乱,举世皆知,而罪魁祸首则是那大反贼魏延的儿子,这,这都已经如此明显了,为什么朝廷还不给自己平反?

魏延的儿子都已经在南中建国了,还将庲降都督府都打下了,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

马岱那厮,怎么围困的魏氏侯府?硬是让魏氏子逃脱开去,到了南中!

我杨仪一回到成都就不断上书,要求陛下清算魏氏族人,夷三族,夷三族,如果听了我的,还有今日南中魏氏之祸事么?!

蒋琬、费祎、董允等一帮狗才,怎么做事的?现在还养着魏氏族人,干什么?等着养得白白胖胖的,杀了吃肉不成?!

,!

马岱那厮,犯下如此大过,却无人追责,一定是这厮和姜维费祎等人搅和在了一起,否则,怎么就没有人弹劾他?

……

这些事情不能想,却又不能不想,杨仪越想越气,越想越窝火,我杨仪一心为公,当初付出那么多,建立如此功勋,现在,却被流放汉嘉郡,凭什么?

命运如此不公,这皇帝陛下又是如何行事的?

假如老子当初直接带兵降了曹魏,现在,哼,该不是这个样子吧。

……

只要开个头,这些事情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脑海中一遍一遍地过电影,最后,总是在杨仪的大喊大叫癫狂摔打一切物品中结束。

一开始,杨仪天发作一次,最近,却是每天发作一次。

前几天,某次癫狂之中,杨仪写了一封不知所谓的奏章,呈给皇帝。

当杨仪的奏章被放在刘禅的书案之上时,刘禅当即勃然大怒,一把抓起杨仪的奏章,就丢了出去,大骂道:“杨仪这厮,至今不知悔改,不知朕与相父的用心良苦,自取死路,朕又何必如此对他!”

奏章杂乱无序,话语粗鄙不堪,内容大逆不道。

到得此时,刘禅已有杀杨仪之心。

其实对于杨仪这个“中军师”的安排,并不是刘禅的主意,而是诸葛亮的安排。杨仪的心性狭窄,难以容人容物,已经成为诸葛亮的一块心病。

晚年的诸葛亮已经无力去匡扶矫正杨仪的这个性格缺陷,这是费祎一直在做这个事情。但费祎所做,不过是缝缝补补,根本不解决根本问题。大家都知道,费祎也知道,却唯独杨仪一人不知道。

即便是如此,诸葛亮也一直没有放弃杨仪。

直到临死前,诸葛亮无意之中发现了杨仪的一个秘密,进而确定——杨仪,变了。

如果说杨仪只是一个有性格缺陷的人的话,对于诸葛亮而言,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人无完人嘛。

但诸葛亮后来却无意中发现,杨仪在对待魏延的事情上,动了心机——用尽手段败光魏延所有的人品。

而魏延是蜀汉此时军中第一人。

魏杨二人经常意气用事,杨仪的“一哭二闹三上吊”把戏,一开始大家当笑话看待的,都觉得这是杨仪的本性使然,既睚眦必报,又软弱怕死。

但诸葛亮是何等精细之人,当调查来到了都尉赵正的头上时,诸葛亮终于发现了端倪——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