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倭寇:一场因为占便宜引发的争端 (第2/2页)

即合,打算直接一不做二不休。】

【都到这个地步了,直接撕破脸算了!】

嘉靖二年,此时担任的巡按御史的欧珠眉头紧锁,若真如此,怕是不能善了!

他们倭人自相残杀不要紧,主要是这大内氏的贼人恐怕会伤害我大明的百姓!

比欧珠还着急的是宁波的镇守太监梁瑶,他一听就知道要坏事。

负责接洽此事的宦官赖恩,那就是个见钱眼开的货色!

自己找死不要紧,可别拉着他一起陪葬!

趁事情还没有发生,他得赶快派人去把人按住了!

【宗设谦道带人持刀攻入了嘉宾堂,杀死了细川氏的领头人,率众焚毁嘉宾堂。】

【宋素卿趁乱逃走,被宗设谦道一路追杀,一直到了绍兴城的附近才折返宁波。】

【并在沿途烧杀劫掠,一路上掳走或杀死了几个官兵,造成宁波市区的百姓死伤无数。】

【最后夺船开向大洋,逃之夭夭了!】

三国时期,周瑜是领兵打过仗的人,一下子就意识到了问题。

区区来朝贡的使团,在仓促中的动乱竟然能造成这么多的伤害。

这明朝的沿海防卫未免也太差劲了吧

竟然任由那倭寇来去劫掠一通之后,还夺船跑了,当地没有驻兵吗?!

【朝廷知道自然是十分震怒,时任内阁首辅的夏言认为 “倭患起于市舶”,得到了嘉靖的认可。】

【于是在1529年废除了闽、浙市舶司,仅留下广东一处,并且开始对海贸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管控。】

【并对东瀛实施 “闭绝贡路”的政策,导致明朝与东瀛的官方贸易途径断绝】

【这几项举措站在朝廷的立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

【明朝的市舶司是由太监掌管的,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谋取私利,收受贿赂,中饱私囊那都是小问题。】

【更有官商勾结,利用市舶司的特权和漏洞进行走私的,严重破坏了正常的贸易秩序。】

唐朝,作为统治者李世民能理解提出这个政策的出发点,只是,堵不如疏啊!

一味的去镇压,只会让这些明面的贸易转到底下,滋生出更多看管不到的危险之处。

还有,市舶司这么重要的地方,为什么要交给太监管啊?!

他原本以为宦官只是在宫中的势力大,没想到是在全国的行政机构里啊!

怪不得可以和文臣集团抗衡呢!

【但这种暴力的镇压限制了原本的正常贸易活动,很多商人失去了可以合法交易的途径。】

【主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海边想要搞海贸也是正常的。】

【你给人家堵上了,也要给老百姓找条活路啊!】

【古代的渔民大家都懂的,收入不高,生活艰苦,不是个好出路!】

【由此一来,官方的贸易虽然停了,但是走私活动日渐猖獗,为后来的 “东南倭祸” 埋下了伏笔。】

对嘉靖来说,百姓怎么活不重要,官员怎么做也不重要。

只要他能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别叫百姓叛乱,给自己惹出大祸就行。

再说了,江浙不还有胡宗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