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张光等人率领控制长安。那边皇帝老子刘彻从甘泉宫来到了城西的建章宫,向三辅各县发下诏书征兵入长安平叛;又下诏书晓谕朝廷重臣,任命丞相刘屈氂兼任讨伐太子的主将。
铤而走险(3)
为了壮大兵力,刘据破格提拔长安的囚犯如侯持节杖,假冒圣旨征发长水及宣曲的胡族骑兵,提供武装。刚好侍郎莽通从皇帝身边出使长安,见状当机立断逮捕了如侯。莽通对胡人们说:“如侯的节杖有诈,你们不要听他的。”莽通将如侯斩首,反过来率领胡族的骑兵进入长安交给大鸿胪商丘成指挥。之前,汉朝宫廷的节杖都是纯赤的,太子也持赤节,所以才会出现如侯这样的阴谋。之后,皇帝将节杖改为黄旄,和太子的节杖相区别。
刘据作为太子可以合法调动的军队有直属皇帝指挥的北军。为了壮大兵力,刘据也派人持太子节杖去命令监北军使者任安出兵协助自己。任安接受了太子节杖,但他玩了一个心眼。任安也知道清官不断皇帝家务事,哪头都不能得罪,做臣子的不管怎么做都讨不到什么好。于是他收下节杖后,一转身就下令紧闭军门,严禁官兵外出。北军这支捍卫皇室的最主要的军事力量,在这次动乱中采取了观望态度,既不应太子,也没有向丞相刘屈氂方面靠拢。
短兵相接是避免不了的。刘据率领着官兵裹挟着长安四市的数万名百姓勇敢地迎战四面八方涌过来的镇压军队。太子军与丞相军在长乐宫西阙下大战了五天。死者数万人,鲜血将长安的沟渠都给流满了,最后漫到了街道上,浸染着双方的尸体。整个长安城弥漫着刺鼻的腥臭味。丞相一方源源不断地得到兵源和物资补给,太子军最后战败。
太子刘据带着两个儿子南奔覆盎城门,希望逃出城去。战斗开始的时候,刘屈氂就按照汉武帝的指令,选派官员驻守长安各个城门。分配驻守南门的是司直田仁。田仁认为刘据毕竟是汉武帝的亲生父子。虎毒不食子,汉武帝终不会对儿子斩尽杀绝。紧闭城门,对刘据逼迫太甚与己不利,于是也不关城门,就眼睁睁看着太子和两个皇孙从身边逃出城去。刘屈氂得到太子逃出长安的报告后,怒不可遏,要杀了田仁。御史大夫暴胜之劝刘屈氂说:“司直,是二千石的高官。丞相要先奏请皇上,怎么擅自斩杀大臣呢?”刘屈氂于是放过了田仁。
汉武帝知道后,大怒,专门派人去责问御史大夫:“司直放走叛乱者,丞相要斩他,合法合理。您怎么敢制止?”暴胜之惶恐不安,自杀谢罪。监北军使者任安,虽然没有参与太子的叛乱,但是接受了太子节杖,被认为怀有二心。司直田仁放纵太子。两人都被判处腰斩。对这三个高官的处理,为刘据失败后的残局收拾奠定了一个血腥的基调。
汉武帝刘彻颁布诏书说:“侍郎莽通斩获反将如侯,长安男子景通从通捕获反贼石德,可谓是元功。大鸿胪商丘成力战获反将张光,功劳也不小。莽通因功封重合侯,景通因功封德侯,商丘成因功封秺侯。”而各个太子宾客,只要出入过宫门都被诛杀;其中跟随太子发兵的,一概族诛;趁乱劫略长安的士兵和官吏全部发配边远的敦煌郡。为了防止逃亡在外的太子回长安捣乱,长安诸城门屯驻士兵防备太子回城。
对于皇后卫子夫,汉武帝派主管宗室事务的宗正刘长乐、主管皇宫警卫的执金吾刘敢等人入宫收回皇后印玺,废黜皇后。卫子夫早已经做好了胜负两手准备,不愿受辱,自杀身亡。苏文等人将卫皇后用小棺材葬在城南桐柏山。卫氏一族外戚被彻底诛灭。
长安城下了几场雨,街道上的血污很快就被冲洗干净了。西汉王朝毕竟还得向前走。
白发思子(1)
一
巫蛊之祸最大的扫尾工作就是追捕“前”太子刘据。
刘彻似乎失去了理智,一再强压朝臣和各地郡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