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3/5页)
恶趋、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道等道。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02、摄意音乐(续)
102、摄意音乐(续)
有朋友在博文《摄意音乐》中留言问:
1、谢谢老师!接着请问,在音乐作品中可以表达感情、表达故事情节,那么它与用文字表达出的有什么不同?音
乐为什么能表达出这么丰富的意义?是因为它们在佛性上都是相通的吗?那么,如何欣赏音乐作品?如何能体会出
里面的感情与故事情节?这靠的是什么呢?我们都是普通人,不能跟音乐大师们相比,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音
乐作品呢?
2、作为修行人,陶醉于音乐中是执着吗?佛家认为,万法(事物)在法性上是平等的。音乐、文字都属于万法
(事物),当然它们在法性(佛性)上也是相通的。音乐、文字在表达真理上都具有相对性,所以往往将自己的精
神因素融于其中,听众或读者通过感官与其在心灵上相沟通。所不同的是,音乐往往通过耳朵(耳识)和意识,而
文字往往通过的是眼睛(眼识)和意识。因此,欣赏一部作品最本质的是欣赏该作品的精神主题。丁福保《佛学大
辞典》:“菩萨欲净佛土,故求好音声,欲使国土中众生闻好音声,其心柔软,心柔软故受化易……”大意是说,
菩萨行者为了使人们的思想更纯洁,所以往往求一些好的音声,使人们通过收听好的音声后,心态变得平和、柔
和,这样就容易接受教育,容易使人们不断改善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面提到了高雅的音乐有熏陶和帮助改善人的
内心世界的作用。《智度论·九十二》:“问云:诸佛贤圣是离欲人,不须音乐歌舞,何故供养妓乐?答曰:诸佛
于一切法无所著,故无所须,诸佛怜众生出世,故受之。其供养者,使随愿得福。”大意是说,问:诸佛、贤圣之
人都已经离开了欲望,没有对音乐歌舞的执著,为什么还接受别人这个方面的供养或通过这种形式供养他人呢?
答:那是因为佛不执著于一切法,所以确实没有必要一定要有音乐歌舞,但是诸佛怜悯众生,使他们心态出世,远
离烦恼,所以接受关于音乐歌舞的供养。供养者也随自己的誓愿而得到福报。《法华经·方便品》偈:“若使人作
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皆已成佛道。”这也说明了通过音乐歌舞
的供养(布施)而走上无上觉悟(成佛道)之路。从前文我们也可以看出,对音乐的执著也是执著,对音乐的过分
上瘾也是上瘾,都应该注意。人不仅是仅有躯体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有思想、有精神、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所以人
在音乐上要保持冷静自控,不可疯狂痴迷而失去自我。要“游戏”音乐,能够进得去、出得来。要驾驭好自己的内
心世界,把感情尽可能多地投入到现实中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上,而不仅仅是音乐。我们承认一些人的音乐素养,
但是人毕竟不同于动物,人要自控而不能迷失自我。人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音乐素养,还要有其他的品行修养和综
合能力。所以,我们不可过于执著音乐和忽略了其他能力与人格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大精进,不可把大量时间放
在陶醉音乐上而影响了前进的步伐。人要从音乐中解放出来,不要做音乐的奴隶。听,就认真听其思想;不听,就
当机立断放下。这才是真正的洒脱。我们要面对现实,不可逃避在虚幻的音乐世界中出不来。要立誓让他人过上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