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约旱暮羯�R簿褪撬担�裁词窃炀褪澜缧云笠档木龆ㄒ蛩啬兀�
从中国式管理的目标看,“和”为管理的终极目标,所谓组织效益目标的实现只是实现“和”这一终极目标的必经过程。孔子把“和”引入伦理学领域,作为识人的重要标准,得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论断,提出了“和为贵”的社会生态平衡的指导原则。上下和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集大成者的说法,就是修己安人。
虽然其实这种理念的基础源于孔子的“上下和谐与修己安人”,但是其实从企业管理实践出发,这个理念得以确切实施且真正发挥管理作用的保证,其实还是韩非子法家所讲的“使法用人”与“使法量功”。否则,一切“上下和谐与修己安人”,都只不过是理论家的一种理想而已。因为企业的生存根本就是具有竞争力,而一个企业的竞争力的根本,则又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力。当然一个企业的生产力,必须由企业的员工及管理者,共同来实现。与此同时,管理者在实现企业终极管理目标“生产力”的同时,必须要有企业本身的一系列奖罚及竞争机制作保证。而管理者要想真正达到企业员工“上下同心,全心向企”的氛围,就必须要有与此管理目标(当然主要是任务目标)相适应的奖惩与激励机制。也就是说,不可能像当时欧文与傅利叶他们那样,用空想的理论及十分理想的实践,来维持他们的“所谓公平与合理”。相反事实上,过于追求理念上的公平与合理,倒有可能会在现实的竞争社会中,贻笑大方。因为企业生存的保证,就是利润。如果企业没有利润而言,那么严格意义上讲,企业也就失去了企业的意义。既然企业管理终极目标,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那么管理者就必须要有相应的企业机制作保证。否则,所有员工干不干都一样,干多干少都一样,那么长此以往,企业的竞争力又何从谈起?企业的利润又何从而来?因为人与人是有客观私欲存在的。似乎这一点,不应该有什么怀疑。要说人们理论上所追求理想中的“大公无私”,其实在现实中、客观上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中国式管理,还是外国式管理,其实对于企业本身都不应该成为负担。因为任何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都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因此说,我们既不能过于相信“中国式管理”,更不要过于迷信“外来和尚会念经”的“外国式管理”。因为企业的根本就是利润与生存,所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只要能够真正适应自己的企业现状,能够确实给自己的企业管理,带来活力及效用,那么我们企业管理者就应该执行。
因此说,从管理科学的层面来看,无所谓中国式管理或者西方式管理。无数事实证明,管理科学只有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其效力才能够增强。
当然同样,中国人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管理科学中融入中国式的管理哲学,更易为人们接受,也能更好地推进企业的发展。
因此说,诸子论政解道,管理实践中的“仁法德行”,无论是“中国式管理”,还是“外国式管理”的价值,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变通性和灵活性。西方企业界经过大量失败,不断更新并提出的弹性管理理论,其实正是回归到我们的变通管理,如情境领导、权变理论等等。因此说,诸子论政解道的核心作用就是,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而不是固守单一的方式或预先确定的制度。
6.孔子政者正也 领导身体力行(1)
《论语·泰伯》中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实在这里孔子所讲的意义在于他的“为政者不能越权”的“政者正也”的为政方略。与此同时,孔子又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这也说明孔子对舜、禹治天下观点的认同与赞颂。孔子热情地赞誉了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