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第2/2页)
一聲,但是看起來這個比尋思那張便條要怎麼寫更煩人。
今天天氣還不壞。雲朵遮住了太陽,但還是看得見一小片一小片的藍色天空,空氣中有種特別的香味。我到阿姆斯特朗酒吧贖回我的禮券,沒喝任何東西就離開了。這時候喝第一杯還太早。我離開後,向東走過一個很長的街區,到哥倫布圓環,搭上一輛地鐵。
我走d線到史密斯和柏根街,下車後回到外面的陽光里。我四處走走,確認自己的方位,往東過去六七個街區就是七十八分局,我曾經在那裡幹過很短的時間。那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在那段時間裡面,我有時候會到布魯克林來,沒有一樣東西看來似曾相識,當時這個地方屬於布魯克林區的一部分,但是一直到最近才有自己的名字。現在,這裡一部分叫圓石丘,另外一大片叫波朗坡區,這兩個地方都全力參與赤褐砂岩建築復興運動,鄰近紐約的各地區沒有按兵不動的,他們不是變進步就是變墮落,大半個市區看來都要瓦解了。在南布朗克斯區,一個接著一個街區都是被焚燒掉的建築物。在布魯克林,同樣的情形侵蝕著布希威克和布朗斯維爾。
這裡的街區則朝另一個方向發展。我在這些街道里走來走去,終於明白變化在哪裡。每一條街道都有樹木,它們大部分都是這幾年才種上去的。雖然有些赤褐砂岩及磚徹建築物荒廢失修,但大部分還是都裝點得煥然一新。商店也反映出這種改變。史密斯街上的健康食品店,沃倫和邦德街口的時裝店,那種稍具格調的餐廳也隨處可見。
芭芭拉&iddot;埃廷格死亡和生前居住的房子位於尼文和邦德之間的懷科夫街。這是一幢磚造的建築物,樓高五層,每一層樓有四戶小公寓。因此,它不像其他的赤褐砂岩建築物一樣,變回原來的獨棟住家。不過,房子變乾淨了些。我站在門廳處檢查信箱上的姓名,和我抄下來的舊市區指南資料作比對,總共二十家住戶中,只有六戶自謀殺案發生以來還一直住在這裡。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