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第1/2页)
看著這些成布。李彥才打消最後的疑慮。看來只要解決環境濕度的問題。在北方進行棉紡完全沒有問題。新式紡紗車、織布機也完全能實現作坊式的生產。
與布匹的生產相比。李彥更看重新式紡織機器的推廣與應用。至於大生紡織廠能否賺錢。他並不在意。
能賺錢更好。不能賺錢。只要能證明新式機器可用。他的目的就達成了。
如今事實就擺在眼前。他想著找個時間邀請那些布商。特別是南方的布商來大生看一看。藉助他們將新式紡織機器帶到南方。
當然。大生紡織廠能賺錢更好。李彥不是那種只顧悶著頭搞發明的書呆子。他知道要維持新技術的開發。需要大量的投入。不能只顧吸血而不造血。
所以在準備將新式織機公開的同時。李彥也在籌備大生布的上市。
大生紡織廠眼下生產七種規格的布匹。幅寬為兩尺的大生粗布。以及一到六級標布。
從織機上下來的只是布胚。還要經過染色、整理。
雖然李彥也從江南雇來了有經驗的染織工。一時卻還沒能將染坊建起來。與紡紗、織布相比。染整又是個全新的領域。
京城那幾家不大的染坊。也只能染整粗布和等級低的一二級標布。等級更高的布交給他們來做。品質就差了許多。
好在。京城的紡織染整業雖然不甚發達。但卻有官辦的織造局。宮裡還有尚衣監。尤其是前者。有著完整的織染產業設置。
北京織造局又稱外織造局。與南京的內織造局相對應。以絲綢織染為主。隨著棉布的廣泛使用。也開始織造布匹。
雖然朝廷所需的織造品多向南方征派。外織造局起碼也維持著。作為官方服務機構。水準也不低。
李彥通過駱思恭和外織造局搭上關係。將三到六級布都交給他們進行染整。除了給太監的行賄銀子。整個費用都比較低。
因為有額外的收入。織造局的工匠也比較積極。經過染整的整體效果甚至要超出同等水準的松江布。規模更大的織造局在所掌握的技術方面。有些還是要領先民間的小作坊。
李彥在接觸中也了解到哪些工匠的技術更好。並和他們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旁敲側擊想挖一些到大生。
工匠們倒是願意離開織造局。不過他們都是坐匠。沒有人身自由。必須經由官方程序。
因為缺少足夠的染整工。大生紡織廠的染整坊雖然很快建了起來。卻還是不能形成加工能力。
從五月開始。大生棉布開始在《華夏商報》打出廣告。其廣告的主題也扣住兩點。一點就是&ldo;北方的布&rdo;;另外一點就是用指寬來分等級。
除了廣告。李彥還習慣性動用手頭的資源。讓《華夏商報》拿出專門的版面。來追蹤報導&ldo;大生布&rdo;。
從新聞角度來說。新式的紡織機械、首次在北方實現規模化的紡織。甚至新穎的等級區分標準。這些都具備足夠的價值。
相關新聞也確實引起了較大的反響。新聞報導中所列舉的一些好處。譬如北方推行紡織以後。農民可以種更多的棉花。增加收入和稅收;紡織的成本降低。布匹價格下降。買布的人可以的到實惠;還有李彥提出的。北方紡織產業的發展。將會帶動的方經濟的發展。
所謂經濟發展論有些&ldo;後現代主義&rdo;。不過在北方人的心目中。南方似乎一直都很富庶。其原因無非就是兩樣。一是稻米。二就是紡織。
在很多北方人看來。大生紡織廠宣稱能夠紡織出不亞於南方布的消息。這確實是個好事情。也有人蠢蠢欲動。希望從中覓到機會。能夠成為錦衣玉食的南方人。
當然。也少不了有很多人睜大挑剔的眼睛。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