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第1/2页)

朝鮮的李朝在這個時候對明朝還是很順服的,他們的制度文化大多學自明朝,所以都很容易接受對方。

李彥與駱養性都發現在朝鮮做事,有時候要比在國內更加方便,譬如駱養性這個副將,在朝鮮人看來,就是大明的大官了,他說出來的話,朝鮮人都是恭恭敬敬。

這次大戰以後,朝鮮人在敬服的同時,又多了些敬畏,駱養性想要在義州作什麼,朝鮮人無不同意,到了最後,朝鮮的國王索性要讓駱養性兼著巡撫義州、鐵山地區。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七二回 戰情發展

建奴雖然全民皆兵,但畢竟人口基數少,很多地方又是新近獲得,內部不穩,也不可能真的將適齡男子統統抽調,所以建奴的動員規模通常也就是十萬出頭,全部動員,也能有十幾萬的兵力。

這個兵力,已經和明軍同一時間在遼東的投入規模差不多,縱觀遼戰歷史,明軍在遼東的兵力也總是維持在十幾萬,薩爾滸、遼瀋,包括廣寧都是差不多,每一次戰敗以後,明朝又會動員,抽調兵力再次組成遼東軍團。

這樣的態勢有些像添油戰術,其實是受制於後勤供給的能力,明朝幾乎是傾國之力,才能在遼東維持十幾萬的常備軍。

當然,官僚體系內在的耗費也占去了很大一部分份額。

建奴用兵通常也會受到後勤保障的限制,但他們的保障體系更為粗放,往往都會以戰養戰,所以動員的能力會強出許多。

天啟二年正月,建奴全面動員,在廣寧一線投入七萬餘兵力,一舉攻占遼西重鎮廣寧,而在岫巖、鳳凰城、寬甸一線,也動員了兩萬多兵力,以震懾東線,試圖逼迫復遼軍進攻蓋州一線。\\\\\

加上蓋州、海州、遼瀋一線,以及北線的常規兵力,此次建奴動員的總兵力已經達到十萬以上,差不多接近其最大動員能力。

與之相比,明軍在遼西一線就有十萬出頭,薊州鎮、天津、登萊也都有備兵,加上遼南、東江,為遼戰配置的兵力已經達到熊廷弼所要求的二十多萬。

當然,這二十多萬之中。實際兵額可能也沒有這麼多,還有很多是在後方的,一線兵力也就是和建奴差不多。並不占什麼優勢。

而在具體戰事之中,明軍往往又是分兵設防,建奴則會利用機動優勢,形成局部戰場上的兵力優勢,大部分明軍地戰鬥力又不如建奴,失敗幾乎就是必然的事情。

與建奴相比,明軍的優勢在於帝國地廣袤國土所代表的國力。明軍不僅在遼東投入重兵,在西南,奢安之亂也已經如火如荼,四川、貴州、雲南、湖廣等西南省份,也已經成為另外一個戰區。大明在同一時間,開始了兩場遷延日久的戰事。

而在明帝國的各省,也有大量的常備兵力,包括最為精銳的九邊。所以明朝在每一次失敗以後,都可以從地方上補充兵力、糧餉,再度組建起十萬左右的遼戰軍團。

哪怕是在松山之戰以後,所謂大明最後一支戰略機動力量被殲滅,到了明朝滅亡地時候,吳三桂手上也還有著數萬關寧鐵騎。

但正是在這種類似於添油的過程中,明軍從來未能建立對建奴的優勢。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失敗。然後抽空了關內的實力,最終走向滅亡。

天啟二年正月的戰事。似乎也和往常一樣,努爾哈赤雄才大略地集中七萬兵力。猛攻廣寧,熊廷弼、王化貞極為愚蠢地敗退回山海關,廣寧一戰,其戰果甚至讓努爾哈赤都感到意外。

同樣會讓他感到意外地,就是遼南復遼軍並沒有進攻蓋州,而是調集了六個營,兩萬多戰兵,加上輔兵超過五萬多人的總體規模,在東江發起了一場局部會戰。

在遼南戰局的推斷中,努爾哈赤錯誤估計了遼南軍的規模,他以為遼南軍力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