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第1/2页)
安、介礦場實行規模化開採,勞動條件在李彥看來是相當惡劣。不過在這個時代,卻要好出很多。
安、介礦場的煤鐵礦開採出來以後,就可以通過清川江順流而下,進入大海,再輸送到皮島、金州、旅順,其中鐵礦石全都送往旅順,無煙煤在蜂窩煤爐進入朝鮮以後,也在朝鮮本地賣得不錯。特別是冬天來了,取暖、燒水、做飯,使用無煙煤確實方便。
安、介礦石地運輸皆由旅順華夏船運公司負責,天津造船廠在十月下旬、十一月份。先後有四條兩百料,一條三百料的大船下水,其中護航艦隊得到了那條三百料的大船,以及一條兩百料的福船,艦隊的主力戰艦就成為一艘三百料的大船,加上兩艘兩百料的福船,以及十幾艘其它戰艦。\\\\\\
雖然數量看上去不算很多,這些卻都是遼南最好的船,而且幾艘大船更是實現了火炮了,最大地三百料炮船。已經是雙層甲板,一共三十六門大炮,其中千斤大炮一十八門,三千斤大炮四門,其它也是八百斤的重炮。
這幾乎已經是遼南鑄炮的全部產能,為了裝備這三艘炮船,甚至還從朝廷那邊弄了幾門大炮,這些炮都是徐光啟、李之藻帶著洋人鑄出來的,精作坊地工匠也參與了一些。這幾門大炮都是三千斤以上的,射程和威力都要比復遼軍標準配置的千斤重炮要更遠、更大。
正因為炮船所需要的炮太多,李彥只給艦隊裝了兩艘新船,加上最早的那艘一共是三艘,三艘船加在一起。差不多就是將近一百門大炮。幾乎掏空了遼南的潛力。
剩下來的三艘兩百料的福船,其中一艘被李彥給了登州水營。\\\\\\當然也不是白給,一是李彥從沈有容那裡弄來了很多船。二是袁可立一高興,給了遼南更多的支持,再說天津船廠的物料可都是從南方徵用地,船廠的成本並沒有那麼高。
李彥給登萊送了一艘大船,拉近了與袁可立之間的關係,僅僅是這一點,這艘船的價值就賺回來了。袁可立為了遼南請餉籌糧,也確實是很用心。
還有兩艘大船,一艘自然是留給遼南華夏船運公司,在遼南起步的過程中,李彥一直從華夏工場那邊抽取資源,這一回將這些船轉過去,也算是一種彌補。
華夏船運公司收攏了水營整頓以後裁汰下來的大小船隻,承攬天津、灤州、遼南、皮島、安州之間,華夏工場、津灤廠礦、遼南物資,以及安介礦石的轉運,業務繁忙得很。
另外一艘大船則留給了北方船運社,這是海商協會的一些商人,募股籌集起來的船運社,除了一些天津、山東原來地船商,也是從遼南或租或買,置辦了上百條大小船隻,結成了這個船社。\\\\\
北方船運社的結構組成與華夏船運公司相類似,他們下面有兩支船隊,一支跑外海,一支跑內河與近海,跑外海的自然是準備著發往朝鮮與日本,跑近海的也主要是從天津這邊,將北直隸或者沿運河而來的物資運到遼南,從遼南那邊運回來水泥、海鹽等,也是做得很熱鬧。
除了這兩大船隊,也有很多跑散貨地船隻,他們在跑海運地時候,也往往要結成船隊,大家一起走,抗風險的能力才會更強。
也有一些人組成了一些小地船隊、船運社,在遼南的影響下,相對平靜地這個冬天,北方的海上航行的船隻似乎一下子多了起來,津灤一帶、遼南半島、皮島和朝鮮,以及山東半島沿海,漸漸形成了以遼南為中心的海上商圈,與閩粵為核心的南方海貿圈形成截然不同的特點。
李彥也是著力培養這些海上的船商,雖然與跨越大半個地球的西方海商不能相比,甚至相對於南方閩粵的海商來說,北方海商的規模與實力也還有著很大的差距,不過他們這種更側重於商貿的方式,似乎會更加健康一些。
北方海商協會在天啟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