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 (第4/4页)
是尽量的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已,只要比现在这种状态强就可以,只要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可以,所以,他有点拍马屁的嫌疑去讨好诸葛亮,最具代表性事件就是忽悠诸葛亮称王,加九锡,当然了,也可以反过来理解,那就是李严要把诸葛亮推到一个不仁不义的境地,因为陆逊立了那么大的功劳也没有被孙权如此的褒奖,这么干的只有曹操父子而已,让诸葛亮这么干就是要给人制造成一种他功高盖主的感觉。
既然只有曹操父子这么干,那么深深鄙视他们的诸葛亮当然会拒绝李严的这番“好意”了,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李严的这番努力再度宣告失败;
3——终极对抗,就是诸葛亮所列举的那些“罪状”,李严就是想用手中仅存的兵权,借助诸葛亮北伐有些吃紧的关键时刻拿一把,趁机争取一些权益出来,总之,我可以按照你的意思,服从分配,但是,你必须给我一定的权力,让我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李严才干出了分地建立巴州,并且自己当巴州刺史的“无理要求”。
至少,诸葛亮并没有读到李严的虔诚态度,他只是看到了一个同样对权力有渴求的竞争者。
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蜀汉不能乱,必须在自己的掌控下前进,在他的意识形态中,只有自己的方针政策才最适合眼下的形势——“政事无巨细,咸决与亮”,都说抓大放小,但是,诸葛亮什么都不放过,因为他不放心啊。
所以,此次押运粮草事件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李严的悲剧命运早在之前就已经定下,只不过,以这种方式被人打倒有点出人意料啊。
收拾完李严之后,诸葛亮的最后一块心病也被去掉了,其实他也不是阴险的想把李严彻底的打倒在地永世不得翻身,这是一个人才,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他对李丰所说的“让你老爸好好表现,以后还是有机会”的这番话并不是客套和敷衍,应该是真的,只要李严端正态度,以后再也没有非分之想的话就可以让他回来。
诸葛亮也不是没有这么干过,比如向朗就回来了——只不过地位比之前下降不少,直到诸葛亮死后才逐渐恢复,所以,李严只要真的夹起尾巴就不是没有希望。
但是,仅仅3年之后,诸葛亮就病逝了,这也意味着李严彻底的丧失了翻身的机会,不管是蒋琬还是费祎,都没有他的资格老,万一控制不住怎么办?只能继续维持目前的状态,把他荒废下去。
——因为世间再无孔明了,所以,建兴12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这份感情也不是假的,如果诸葛亮的寿命再延长个三年五载的话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不论是对于蜀汉帝国的命运还是李严的个人命运来讲。
内部和谐,并且确立了自己的至尊地位之后,诸葛亮并没有什么兴奋之处,因为曹魏阵营中取代了曹真和曹休之后崛起的司马懿正在成为他的克星,让他根本就无法实现自己北伐匡扶中原的第一步:
攻克雍州和凉州。
但是,他还要继续努力,于是,在三年之后,他发动了准备最为细致的一次北伐,从兵力部署到作战方案再到运输技术的升级,都彰显了他的决心。
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北伐,堂堂帝国的宰相,长眠于两军对垒的前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是无愧于这个写照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40—11:过劳,五丈原殒(1)
建兴12年春,诸葛亮大军再度行动,从斜谷出发,进逼武功五丈原,驻扎在了渭水之南,司马懿呢?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