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4页)
水,易成活,插在地上就能生长,因而经常被用来筑围栏,后来都不知不觉长成小树了。这块自留地分成相连的4块,分别种上不同的品种,分不同时令连续播种,一年四季都没有闲着的时候。靠东头的一块主要种作料用的菜,葱、姜、蒜是常见的。新春的青蒜刚长出来的时候,不忍心马上连根拔了,每次都很谨慎地先暂时掐几片叶子吃;等最后多了的时候,再开始一根一根地拔了吃。我们那儿有一种小葱,比北方的大葱细小得多,也没有北方的葱辣,但香味扑鼻,切碎后往刚出锅的热菜或面条上一撒,立刻清香四溢。这种葱和韭菜一样,是一窝一窝地长,等长出一拨后,用刀齐土割下;不出几天就又齐刷刷地长出来了。90 自留地里种的大部分还是菜蔬。夏秋的品种是最多的,辣椒、西红柿、豌豆、茄子、芋头、土豆、红薯、空心菜、莴苣等应有尽有,偶尔也种豌豆、蚕豆、绿豆和黄豆;种扁豆、豇豆、峨眉豆还得搭个架子;瓜类有南瓜、冬瓜、黄瓜、菜瓜、丝瓜,个别的还种有西瓜、甜瓜、香瓜;冬春则种小白菜、大白菜、卷心菜,雪里蕻自然也不会少;最具特色的莫过于菜薹,它是一种菜心,分紫色和白色,又嫩又脆,炒腊肉是一绝,应该是当地冬春最好的蔬菜了。那个时候,食用油的供应很紧张,每人每月按两供应。农家的油大都不够吃,只能靠在自留地里种上一点油料作物如油菜、蓖麻、芝麻等,收获后用籽换些油吃。自留地里施用的全是农家肥,也就是沤过的人粪尿、鸡鸭猪粪和垃圾,既无污染,又不会造成土质的板结,更重要的是没有无机肥的那种催生作用,使菜得以自然而然地生长。这就像野生和人工培育的动植物的品质不同是一样的,普通农家并不一定都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但他们清楚,自留地里蔬菜的味道比大棚或蔬菜队专门种的菜味道要好,而这很大程度上跟只施用农家肥有关。当然,买化肥的钱可省下来了。菜的新鲜自不必说,想吃什么蔬菜,就下地里现摘,带着露水和新鲜泥土的菜,一个个很精神地支棱着,可爱又可口。因为是自家一瓢水一筐肥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所以,任何一棵菜的利用都是最充分的,从不轻易扔掉一枝一叶。空心菜的嫩尖可炒着吃,老一些的梗切碎了炒,味道也不差,这个做法在北京如今很火的湖南菜中还能见到。萝卜既可生吃又可切成丝炒着吃或做成萝卜汤;萝卜叶和梗则用盐腌一下,两三天后切碎了,用油一回锅即成腌菜,又酸又脆。收获得多了,不能都吃新鲜的,就切成片或丝风干了保存起来,随时想吃随时用,也可洗净后做成泡菜。我们家乡的人爱吃辣,一年四季都少不了辣椒。春秋的时候,自留地里长得最多的就数辣椒了。辣椒的做法很多,除了做虎皮辣椒以及和其他菜炒在一起用来调味以外,我们还喜欢把辣椒放在火里烧,去皮后,用酱、醋、盐拌一下,或是把红辣椒切成片用盐拌匀,放一晚上再食用,味道都很别致。为供冬春之用,就把辣椒剁碎了做成各种辣椒酱,有黄豆的、豌豆的、91小麦的等等,这样,一年四季就都能尝到辣味了。经营自留地当然只能是忙里偷闲,白天集体出工,给公家忙乎,收工之后才到自留地里忙,一家人披星戴月在自留地里浇水施肥是常有的事。耕作方式是原始的,既不用机械,也不用畜力,翻土、耙地、施肥都完全靠人力,农家也都自得其乐。方 自留地里种什么不种什么,由自家决定,收获完全归己,农家购买油、盐、酱、醋的零用钱也大多来自出卖自留地里的收获,所以农家经营自留地一般都很精心。收成好的时候,自家吃不了,便送一些给亲朋,有时候还可互相交换品种,这也是那个时期亲朋之间的一种特有的关怀。那个时候,农家的生活很苦。全年的工分加起来也折算不了几个钱,一年到头所需的家常菜要是都靠集体分或花钱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记得有一年过春节,我们六口之家也就分得两块钱、一斤肉。赶上年成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