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5页)
关于山:激凸南蛮呈刚烈(9)
好在他从这里带动与带出,并用自己的天才征服了一大批湖南男人们——刘少奇、蔡和森、彭德怀、贺龙、罗荣桓、任弼时、林伯渠、李富春、李立三、李维汉、邓中夏、何淑衡、*、郭亮、毛泽覃、杨开慧、向警予、徐特立、陈赓、粟裕、许光达、肖劲光、黄克诚、谭政、王震、肖克、宋任穷、邓华、甘泗淇、朱良才、杨得志、苏振华、张震……
毛泽东这个成熟魁梧的男人在云贵高原一个叫遵义的小城小憩后,目标盯上昆仑,他想去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昆仑是中国山脉之祖,他的“龙脉”遍布全国。阴山系由昆仑发脉,经青海、甘肃、宁夏、绥远至太行山,长不可测,横亘千里,星峰磊落,气势雄伟。远古黄帝建都于有熊(河南省),尧都平阳(山西省),舜都永济,禹都安邑(山西省),均在太行山,故自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历代帝王均建都于西北。因西北多山,得天地严凝正气,其龙最垂久远,形胜完全,上钟三垣吉气,宜英雄出于其中,故玄空地理师祖杨筠松说:“自古英雄多出西北。”据记载:红军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曾引起蒋介石的恐慌,担心毛泽东在西北再受地理之助,威胁其统治地位。后来果真如此。
1935年9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翻越岷山的时候,毛泽东在山顶上极目四望,第一次看见了雪峰如海的世界,感受着一个神话传说的世界。这就是昆仑山。一个毛泽东到晚年都想骑马去征服的大山。
伫立岷山峰顶,感受横空出世、似见非见的昆仑,毛泽东体会到人类的过去,畅想着世界的未来,构思出一首《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陕甘支队跨越甘肃和宁夏交界的六盘山。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随后,作《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走下六盘山,毛泽东对身边的人说:从江西算起,我们已经走过了10个省,下面就要进入第11个省——陕西省了。那里是我们的根据地,就是我们的家了。到家了,长征就要结束了。
如山一样的沉重伴着这位湖南男人。倏然回首,身后留下的一串串上山下山的足迹,已流于笔端,涂抹成一行行感人至深的文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山,不再那么凶险了。巨龙一样的五条大岭不过是微波细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不过像滚动泥丸。金沙江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的也只是一种“暖”热,被敌人抽去桥板的大渡河上高悬的铁索,也只是有点“寒”意。连眼前岷山的千里风雪,也已变成让人更加欢喜的美景。
1935年底,刚刚在陕北落下脚跟的中国红军,依然身处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
仅陕西一带就有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西面是“马家军”,往东是阎锡山的晋军。这几十万人马,都奉蒋介石之命要“围剿”不足一万的中央红军。
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毛泽东、彭德怀、刘志丹的指挥下,从陕北清涧渡过黄河,发起东征战役,目的是到山西西部开辟局面,然后转往绥远直接对日作战。。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关于山:激凸南蛮呈刚烈(10)
这次渡河东征,虽没有达到原定的战略目的,却扩大了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