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5页)

军,在山西十几个县开展了工作,为稍后在河东一带建立根据地埋下了伏笔。

毛泽东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筹划渡河时,虽是初春二月,黄土高原不仅冰冻未化,反而飘起鹅毛大雪,仿佛是要为出征的红军将士们壮壮行色。

看着这一切,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就像火团一样,在毛泽东的胸中燃烧起来,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就这样诞生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人物,还看今朝。

一年后的清明节这天,中国大地上两个阵营的领袖──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派代表来到这里,祭奠共同的祖先,携手抗日。黄土高原,海拔最多也不过2000米,他就在这样一个高度,与蒋介石联手赶走日本人后,谋划着推倒“三座大山”。

这个湖南男人做到了。从他进驻西北坡后,不到4年,他将钟山,这座诸葛亮称为“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都”,踩在自己的脚下。

遍地英雄下夕烟

1949年4月24日下午。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凉亭。一个安坐如山的男人。他在静静地看报,报上是他自己亲手写就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然后踱步,然后赋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是的,他把横在自己面前的“最高的山”征服了,湖南男人毛泽东。同样,在不到100年前,湖南一个姓曾的家里两个男人带着一群湖南男子血洗了这座城池,然后将旗插在钟山上。

几年以后,在紫金山上,同样吃辣椒的四川人陈毅指着眼前的一座小山头对毛泽东说:“那里就是当年太平军和清军浴血激战的天堡城要塞遗址,主席是不是上去看看?”说话间,毛泽东由经一条陡峭的小路,健步登顶,依着天堡城遗址,俯视山下,古城墙、玄武湖、田野、长江尽收眼底。毛泽东说:“天堡城地势险要,是保卫南京的前哨阵地。当年太平军与曾国藩在此血战了两年多,真不简单。如果当年洪秀全能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情况就会好得多了。”毛泽东谈到了曾国藩、曾国荃,曾国荃在家排行老九,而曾国藩呢,就是从这山脚下一个叫“龙脖子”的地方攻入南京城的。当年那里还有一块石碑立在那里记载这些情况。这时陈毅插话说:“曾国藩、曾国荃还是主席的同乡哩。”毛泽东笑而未答,但陈毅这句风趣的四川腔,却使这段沉重的历史对话平添了不少诙谐的气氛。

毛泽东在杭州期间,特别喜欢山,他已将“山”看成了自己的对手。“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他先是兴致勃勃地登了北高峰,并写下这首名为《看山》的诗。尔后爬了玉皇山、城隍山、北山、钱江果园、五云山、狮子峰、天竺山等,几乎把杭州市周围所有的山都转遍了,有的地方还去过多次,差不多每个星期出去一次。他对杭州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赞叹不已。这里有他的诗《七绝?五云山》为证——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

大山经年不语,巍峨和思想在静默中凸显。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坚忍不拔,承载起最可靠的力量与信赖,因此山的雄伟、坚强、博大自古也是许多中国人的最高追求。湖南人刚烈的性情里,最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