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4页)
巾,热气腾腾地在场子上空飞来飞去,就是不会掉到地上。倘若外面有人寻找场内观众,便有人替他们在玻璃亮牌上写出名字,点上蜡烛,在场子前走动,以示找人。这些服务都要收费,场子里收钱,也有特别的规矩,收取的小费,一律不准放入自家口袋,必须衔在嘴上,或者夹在指缝间,以示不曾独吞,一圈跑过来,交到台口,留着和在浴池里上班的同事一起分配。
场子里也有乱糟的时辰,城里有几个老戏迷,只要有戏班子演出,就天天到场。他们熟悉锣鼓经,倘是少了板眼,或是唱腔不准,吐词不清,就大着嗓门,在场内评说,有时还鼓掌喝倒彩。遇到唱得好的拖腔,武功好的跟头,观众里就有人大声喝彩,有头脸的人物,便撂出赏钱。赏钱多少,看各人身份高低,出手大小而定。这时,戏班子捧着盆子收钱的人,便连连高呼:“王老爷赏钱八块大洋!”“许老板赏钱十块大洋——”有身份的人,自然不愿做矮子,惹人发笑,也跟着撂出赏钱,场子里就有人赞叹:“张老爷出手不小哇!”有人也在骂:“张老爷穷大方,是个大甩子,麻木虫子!”场里乱腾起来,甚至会大动干戈。
里下河的人们,不大听得懂昆剧道白,但在娱乐生活贫乏的年代,人们能看到戏台上花枝招展的才子佳人,威武雄壮的英雄豪杰,演绎动人的故事,已经足够了。以往旧书场前,挂个大铜勺,注入食油点上灯草,就是灯光,台上人面容身影都有些模糊,现在怡明大戏院台口,并排挂着四盏亮霍霍的灯泡,人们更象飞蛾一样,向灯光处扑来。过去来演出的里下河小班子,没有道具,袍服破旧,还自诩“宁穿破,不穿错”,观众叫做不正统的“猫儿班子”,现在范家三姨太,请来了江南华家班子,道具服装,灯光舞美,一样不少,演员走出来,一个个人模人样,格格铮铮的。以往明令禁止女子不得上台演戏,戏台上女性角色,由男性扮演,民国年间四大名旦、四小名旦,都是一式男儿。现在倒好了,华家班子破了这个规矩,竟然有了女戏子上场,这就显得有些蹊跷,倒是要去看看呢!台上锣鼓响起,大幕还未拉开,台下一片欢呼,拍巴掌的,吹口哨的,打号号的,就一浪一浪地响起来。
这时辰,一浪趟黄包车,在两个打着油纸灯笼的伙计引领下,从朦朦胧胧的彩衣街上飘悠过来,车上坐着几个标致出众的人物。打头的黄包车,坐着范家大小姐范锦熙和和二小姐范锦琪,姐妹俩秀目黛眉,白净柔嫩,身穿高领长摆的大襟唐装,下穿黑色绣花长裙,显得雍容华贵,中间夹着范锦熙的女儿范梅影,小小年纪,也是花枝招展,袅袅婷婷。第二挂车上,坐着三小姐范锦海和四小姐范锦婷,范锦海穿着紧腰高领旗袍,体态轻盈,范锦婷杏脸桃腮,却剃了短头发,戴一顶花格鸭舌帽,穿着小驳头的深色西装,下摆方里带圆,十分俊俏,两人倚头搁脑,倒象一对小夫妻。最后的黄包车上,坐着乔小玉母子,乔小玉身穿对襟圆角红袄,墨绿色百褶散裙,修长俏丽,范亦仙高鼻梁,大眼睛,瓜子脸,杏眼流盼,面白如玉,搽得油亮的头发,梳成三七开,身穿长袍西裤,足蹬尖头皮鞋,又在长袍外面,罩一件花格呢西式大衣,硕长的身材,更显得俊俏纤秀,与众不同。
簇拥在剧院廊檐下的人们,望着几挂黄包车,象天外来客,“叮铃铃——”地奔来,便议论纷纷。一个在剧院门口转悠的中年人,大概是没钱买票,等着在场外听听白大戏,这时啧着嘴说:“哎哟,这是哪块来的太太小姐呃?可得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