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4/4页)

人们若能体悟到老子的本意,才能理解老子“复归于婴儿”、“将以愚之”的超人大智慧!

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和老子“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是同一道理。“使由之”是指要解脱百姓的二相极性观念之束缚,要教化百姓认识“有欲认识”方法不对,放纵感官享乐不对,不要极化人们的“有欲”之本能,“使民心不乱”。人们不能解脱自在,在内因而不在外因,是自己作茧自缚,非他人与之。典型的公案就是禅宗二祖的悟道过程。慧可用断臂的代价来求达摩安心。达摩说,拿心来,让我给你安。慧可觅心了不可得,找不着这个不安的心。正因为找不着不安的心,达摩说,我已经给你安好了。慧可言下大悟,成为禅宗二祖。可见束缚吾人的是我们自己没有“解脱知见”。故圣人教化天下,是给天下人以解脱方法与智慧,而不是俗解的要愚民,要百姓听话。不极化二相分别的心识,不坚固“有欲”的认识通道,不放纵六根趋外攀缘,百姓才能解脱自在(由也),才可脱离由“知”和“明”的(识心也,极化也,二相坚固也)的“有欲认识”而造成的烦恼和痛苦。

再看,当今有不少人虽富有贵达,但内心的烦恼痛苦却解除不了,甚至比百姓还苦恼。有的富翁、歌星、政要,就是不能“使由之”、“愚之”而自杀寻短。所以,圣人化民,将百姓从有欲中解救出来,入无欲的自由解脱,庄子称为“逍遥游”。孔子讲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还是同一精神。君子内求,破除趣外奔逸的二相执取和根尘相对的攀缘心,不被外物所转。“内求诸己”,达到能转外物,这就是孟子讲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小人”者,极化“有欲认识”者也。小人二相坚固,随外境而转,“心本无生因境有”,外境怎么变,其心就怎么转,故不得自在。所以,圣人悯之,大声疾呼“求诸己”,莫“求诸人”。“求诸己”“使由之”,“求诸人”“使知(识心极化)之”。

《列子·周穆王》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列子》讲的是极性观念和二相识心分别,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烦恼和痛苦(乱吾心如此也)。想要须臾不受“有欲”识念的干扰,从二相(识)转为一相(智),都难以办到!因此,“知雄守雌”、“二道相因,生中道义”,从极性识心复归于非极性“婴儿”的直心之“愚”,都体现着“有欲认识”向“无欲认识”的转变。

2、有限必有极

“复归于无极”,是从有限复归于无限。因为,只要有限,就必然有内外主客之分。吾人是有限的物质身量(佛法称为有限的四大假合之身,五蕴幻化之体)。有限就会有量;有量就会有界、有相;有内外、有限、有量、有界、有相,就有交流交感;有交流交感,就有运动变化,就有摄弃取舍;有运动变化,就会有生灭、始终;有生灭、始终,就会有变化过程;有过程,就必然有其生长成亡的程序。于是,有限的无常变化,导致不能无量寿而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