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页)

等等。

即使已经是隆冬了,但是因近年关,到处行人如织,一片繁华,热闹不已,丽娘只觉得自己的两只眼都不够看。

瑚哥儿这会儿也是醒着的,对这热闹的盛况也是惊叹不已。前回他因病被送到庄子上的时候,一直是迷迷糊糊的躺在丽娘的怀里的,根本没有机会看这些热闹。瑚哥儿睁大眼睛不停的东看看,西瞅瞅,还不停的问丽娘她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丽娘也答不上来,只好求救似的看着吴嬷嬷和李妈妈她们。

吴嬷嬷她们见状也禁不住的笑了起来,便对着外面的铺子一一的解释起来。多宝轩的钗环首饰,霓裳坊的布匹成衣,及墨斋的文房四宝……吴嬷嬷一一细细说着,一会儿是多宝轩的朱钗金簪如何精致繁丽,蝶恋花样式的点翠簪子,祥云飞凤的衔珠钗,又一会儿说及墨斋的书极多,除却一些珍本善本,竟是无所不收的。等看到丽娘和她怀里的瑚哥儿还有李妈妈和红衣都听得入迷了,她便提起夜市里的热闹,小吃细点,杂耍奇物,种种样样都极为不同,什么酸辣萝卜,碎末肉馒头,锦带酥、白果酥饼等等,不一而足。

当吴嬷嬷说的口干舌燥的时候,已经过了西城,马上就要进入东城了,也就是说即将要进入贾府了。这是那些热闹喧哗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马车越往前行,越是安静。有一种肃穆庄重气氛扑面而来,车里的人都不禁住了话头,丽娘也收了笑脸,紧紧的揽着瑚哥儿,正襟危坐的。

又行了小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丽娘想道:“这就东府宁国府了,这会儿不知道贾代化死了没有?贾敬应该还没有去城外的道观里和那些道士们胡乱鬼混吧。”

又往西不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丽娘他们在此下车,丽娘抱着瑚哥儿换上了四个婆子抬的轿子,其他的人也都下了车随轿子步行。一行人却不走正门,只由西角门而进,丽娘想想也是像她这种妾室估计这辈子都没有机会走正门了,更何况平时这正门也是没有正事不开的,除非是皇帝或皇子龙孙亲临,迎送圣旨,年节祭祀,娶妻嫁女,家中丧事。

行至一垂花门前落下,那抬轿的婆子们俱肃然退出,吴嬷嬷上前打起轿帘,扶着丽娘下了轿,李妈妈上前抱起瑚哥儿紧随其后。丽娘扶着吴嬷嬷的手进了垂花门。垂花门前又来了几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拉过一辆翠幄清油车来,吴嬷嬷扶着丽娘坐了上去,李妈妈又递过瑚哥儿给丽娘抱着,众老婆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驾上驯骡,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入一黑油漆大门内,至仪门前方下了车。可见因着贾代善还未去世,贾赦还未承爵,也就住不了正房。只是不知后来,贾赦承袭了爵位,为啥也没能住进正房,这算不算红楼的未解之谜啊?

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房、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好。及进入正室,早有许多艳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赵大家的也走在前面引着丽娘和抱着瑚哥儿的李妈妈径直走了进去,看也未看周围的那些人一眼。

丽娘也没心思注意这些小细节,只顾着跟着赵大家的步伐,心想这回该见到传说中的大奶奶,也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张氏了。

作者有话要说:收藏过的亲们,都给撒点花儿吧,谢谢了。

☆、第 17 章

第十七章

丽娘只见到处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雀鸟。台阶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还有几个未留头的小丫头也在一旁玩耍,一见他们来了,都笑迎了上来道:“刚才大奶奶还念诵呢!说晚饭之前怎么着也该到了的。可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