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页)
恺之:敷粉施朱笑后生(2)
顾恺之作品没有真迹保存下来,相传为摹本的著名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当然,屡遭溢美的顾恺之也不是没遭遇过批评,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里就对他有过微词,言其“迹不逮意,声过其实”,就是说他名不副实。对此,又有后世画家李嗣真、姚最等反驳,说谢赫胡言乱语,辩解说顾恺之的作品那叫“曲高和寡”。真是各唱各的调,各有各的道。好在有一句话叫“兼听则明”,综合各种评论,细加分析,一般都能得出比较公允的判断。
无论如何,虽然距今已过漫长之近两千年,顾恺之在画史上的名气,仍不在画圣吴道子之下。观照人生,更能帮助我们体验画品。每当提到有关顾恺之的传说,读者总是会忍不住微笑。据说顾恺之喜欢在花前月下高咏诗歌。有一天,他诗兴大发,皓月之下,高诵诗篇,邻居谢瞻被吸引了,刚开始还听着入神,不断叫好,让顾恺之非常得意。几个小时过去了,谢瞻睡意朦胧,那顾恺之却仍然兴高气扬、摇头晃脑地吟咏不停,谢瞻实在不忍心扫了顾恺之雅兴,自己却又坚持不住,便叫仆人代替自己继续叫好赞叹,自个儿上床睡觉去也。顾恺之竟然没有丝毫察觉,犹低唱高吟,沉浸在自己的诗意中不能自拔。
二
大明朝有三大才子,一位是《永乐大典》总编纂官解缙;一位是诗、书、字、画、兵法样样精通的写意画大师青藤先生徐渭;一位是杨慎。这位杨慎先生无书不读,无日不读,人称博览第一,还是位高产作家。据说他平生著作有四百余部,其中有一部叫做《画品》,书中把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称为“画家四祖”。既然前段已提到了顾恺之,我们不妨把另外“三祖”也一并介绍一番。
四祖里要论早晚,以东晋顾恺之年代最早,南朝宋明帝时期的陆探微次之,南齐梁武帝时期的张僧繇老三,唐代吴道子最后。所谓“四祖”,不过因为他们是画史上比较早留姓留名的大画家而已。而画史的秘密,肯定是“祖上有祖”,从三千年前的青铜器皿、砖石画、壁画上都可以隐约窥出,比四祖更早的祖先行列中,绝对还有很多画艺高手,可能还有不少了不起的天才,只可惜他们生在了连笔墨、文字还都没被发明出来的时代,他们的名字也就只能湮没在历史的烟云中了。不过,比四祖还老,也能查出姓字名谁的画家也有,比如顾恺之——他的画艺并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也有过老师,他的老师是西晋画家卫协。卫协与东晋的张墨,也被称过“画圣”。卫协同样有师承,他又跟东吴画家曹不兴学过画。这事要追下去有趣得很,只能追到远古神话传说里去缥缈无着了。无论如何,在老祖宗画家队伍里,顾、陆、张、吴被提出来做了“画家四祖”,除了说明他们年代够老,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是最早被肯定的绘画大师。
关于四祖的绘画风格,史上称顾陆为“密体”,张吴为“疏体”。对于佛像人物绘法,画史上又有“张家样”、“吴家样”之说。顾恺之还经常被当做文人画、写意画的源头。史上也有把顾恺之、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的,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三人。唐代张怀瓘在著作《画断》中评价三人,说得很是形象,“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以顾为最”,这个说法得到了后人的推许。应该说,三位老祖都有当上“画圣”的实力,可惜被唐代后生吴道子后来居上,拔了头筹,这事除了个人实力,可能也跟吴道子身处大唐盛世有关,英雄也需要用武之地嘛。既然老吴当上了画圣,天下一人,所以这一祖的事迹另文专述,现在顺便说说剩下的二祖:张僧繇和陆探微。
顾恺之:敷粉施朱笑后生(3)
张僧繇,现在知道此人的老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