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页)

,榛莽群泉,矶石交鸣”,闻兰花的清香,观牡丹的娇艳,听修竹的低吟,让你把角角落落该领略的都领略了,最后再把你带到那飞流直下、乱石穿空、涛声震天、雪沫飞扬的所在,让你心神悸动魂魄飞升欣喜若狂欢乐如癫永生永世难以忘怀。

可惜,莲仙不会做文章,也不曾旅游过,所以她只能把这事比做绣花:大虬哥总是先绣花叶,再绣花瓣,颜色也是先浅后深,先淡后浓,最后再绣花蕊。花蕊一旦绣出,整个花朵就活了动了有了灵气儿。

她还把这事比做设宴,大虬就像手艺绝佳调味极好的厨师,他在伙房做了一道又一道菜,道道都是美味佳肴,但他却只让你闻着香气儿,并不急着给你端出来,直到你被那香气勾得腹内着火、舌下生津、两眼瞪圆、馋涎欲滴的时候,他才一股脑把那可口的美味全都给你捧出来,一下子让你甜到骨髓里香到血管里,吃了这一顿还盼着下一顿,永远没个足尽。

……

鸡叫二遍时,大虬也醒了。听见鸡叫,大虬赶紧起身。虽然已经有了干妈明确的默许和暗示,但那毕竟只是“默许和暗示”,还没有当公对众宣布他们是光光明明的正路夫妻啊!在干妈还没有向大家说明之前,还是不被人撞见为好。莲仙觉得大虬想得很对,所以也起身穿衣,悄悄地把大虬送出了大门。

他俩谁也没想到,有一个人已经看见了他们。

熹微的曙光里,那个人看得一清二楚。看清楚之后,那人便从鼻孔里发出了一声笑,笑得极狠,极阴,极其冰冷,如三九天雪山上吹过的寒流冷风。

第06章 捉奸无获小人失望 看戏受惊老妪中风(1)

发出阴冷笑声的这个人,是冯天时的族叔,叫冯成海。

论辈份排行,冯天时的父亲冯成泰为老大,冯成海为老三,冯天时和毕莲仙把冯成海叫三大。

冯成海住在冯天时家的东边,和天时家隔了一个四五丈宽的院子。两家的关系,正与两家屋子的距离相仿佛:说近吧,不近;说远吧,也确实不算远。不远;说的是血缘;不近,说的是情感。

论血缘,冯成泰跟冯成海是血统很近的叔伯兄弟,因为他们拥有同一个爷爷。爷爷的名字叫冯必书。

冯必书的父亲是清朝末年的举人,曾经在陕西扶风和甘肃兰州做过官。没做官之前家中本就不贫,做官之后家道就更加殷实丰足了。不知是过于贪婪激起了民愤,还是官场争斗惹恼了仇家,总之在冯必书十五岁的时候,他父亲在任上被人暗杀了。遭人暗杀的冯老爷连尸骨都没能回到老家,只把偌大一份殷实家业留给了独生儿子冯必书。

冯必书的母亲为了能早日续上冯家的香火,在必书十七岁的时候就让他成了亲。让儿子早娶媳妇就是指望媳妇过门以后早早生个撑门立户的“主儿家”,没想到媳妇三年里竟连着生了两个“客娃娃”。必书娘一着急,在必书二十一岁时又给他取了个二房。这二房媳妇的肚子倒是很争气,到屋里一年就给婆婆生了个大胖孙子。必书给儿子取名叫“善”,字“若水”,是从《道德经》中 “上善若水”的意思化过来的。三年之后,头房媳妇也生了个儿子,必书给他取名叫“智”,字“若愚”,也是从《道德经》中拿来的,取“大智若愚”的意思。

若水十八岁时,必书给他娶了媳妇。若愚十八岁的时候,必书给他也成了家。可是这回在生儿育女的问题上,却刚巧打了个颠倒儿——后结婚的若愚媳妇先生了个儿子,取名成泰。而先娶了媳妇的若水却是在连得了三个女儿之后,才得上儿子的。若水给他取名成江。成江之后,若水媳妇又生了一对双胞胎,也是儿子。若水给他们取名成海、成河。自己若水,儿子自然就得成江成海成河嘛。

如此一来,冯家“成”字辈儿就有了弟兄四个。弟兄四个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