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 (第3/4页)
宫有所出入,因为历经百年,很多建筑群都大规模地发生变化了,孝惠章皇后在康熙二十八年前居住的宁笀宫和后来康熙二十八年建成的东面的宁笀宫不是同一个建筑群,皇太后现在居住的是宁笀旧宫,就是原来的慈仁宫,其实在康熙二十一年就已更名为“宁笀宫”,之前有段日子还用过“笀昌宫”这个宫名,由于变更太频繁,不在文里具体提及,同时为了偷懒,就一直用慈仁宫,直到康熙二十五年更名(这也是我篡改的),具体实录里都有记载,一时说不清……康熙二十八年建成东边的宁笀宫区后,太后就搬了过去(可能跟孝庄过世,不忍过慈宁宫去宁笀宫有关,因为从启祥门过去稍微有点绕,启祥门是启祥宫前一道门,启祥宫就是现在地图上看到的太极殿),原来的宁笀旧宫又改名咸安宫,就是后来两废太子幽禁的地方,乾隆十六年改为“笀安宫”,沿用至今。
乾东五所就是现在故宫地图上的北五所,分五个建筑群,分别为一所、二所、三所、四所、五所。我文里还提到过乾西五所,就是与之相对的故宫最北,靠御花园西面那一带,现在是漱芳斋、重华宫、建福宫等等建筑,都是乾隆继位后将一所、二所、三所、四所、五所改建的,乾隆之前都是皇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就有点变了意味。
第114章 尾声
那一夜后;洛敏藏在心底的顾虑彻底消失了。也在那一夜后;玄烨经过皇后的提点;去了乾东五所看望年幼的十四阿哥,却没开恩让德妃有幸见上她的孩子一面;只是按照宫里的规矩,每月朔望,准许皇子与生母见上一面。
因太皇太后过世;康熙二十七年的这一整年;所有庆祝活动全部取消;仲秋这一日玄烨没有设宴;皇子、皇女们也未能集体出现;但是他们得以去各宫向他们的母亲请安。
就在这一日,保姆抱了七个月大的十四阿哥去永和宫,德妃看到她又白又胖的孩子时,欣喜落泪,站在孩子面前,声音颤抖不已,低低喊着“孩儿,孩儿,我的孩儿”反反复复这一句话。因是佳节,小阿哥换上了绣龙的黄色锦缎小袍,头上的胎毛浓密,黑黑的披在额前、鬓角和脑后。
许是受到血肉上的感应,小阿哥黑亮亮的眼珠一直盯着德妃,随后伸出一只胖胖的小手,咧开长了一颗牙的小嘴,咯咯笑了。德妃再也忍不住,猛地从保姆手中夺走自己的孩子,紧紧搂在怀中,发疯似的亲吻孩子的小脸、小手、脖子、头发,一阵哭又一阵笑。
这些年,她的精力一点点被剥去,强撑着保留最后的力气来守护这个孩子。当年生下四阿哥,是她头一回尝到做母亲的滋味,十分苦涩,与民间的骨肉亲情完全不同,是这里的宫规,阻断了她和她的大儿子之间血脉相连的亲情。后来,她又生下了六阿哥,她的第二个儿子,原以为能够挽回一点骨肉缘分,可惜那孩子命苦,没能活到成年。她的伤心,并没有挽回那个男人的心,只是令她愈发憔悴。
直到怀上这个孩子,她才又有了一些盼头,过去的一切全如一场春梦,已经消失了,如今留下的,只是那个小皇子,才七个多月,在紫禁城高大厚重的宫墙内,那小小的婴孩,几乎成了她唯一的亲人……
德妃抱着这团软软的、暖暖的、活生生的小东西,深切地感受到什么是“血肉相连”。她紧贴着他柔嫩的小脸,感觉那小手的触摸,听着他咿咿呀呀的娇嫩声音,她的心全被幸福和甜蜜层层包围,而当一声半模糊半清楚的发音传进她耳朵时,她更是欣喜若狂,泪珠“扑簌簌”往下掉,落在孩子的锦缎小袍上。
她的孩子会说话了,会喊她“额娘”了,她从没有教过他,意外过后,询问下来,才知是乳娘教的,对着他生母的画像教的。
这一天,无疑是她进宫以来,最最幸福美满的一天!可是时光短暂,当孩子重新被抱走时,她又忍不住一路追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