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4/5页)

愣头青”纷纷表态说:

“我们甘当配角,当好配角,使打援与主攻双管齐下,共奏凯歌。”

(4)

聂凤智指挥打仗,要求指挥所要尽量靠前,接近一线部队实施指挥。他规定:—线主攻部队突上去1个连,营指挥所就要跟上去;攻上去1个营,团指挥所就要上去。

他自己带头做榜样。每次指挥作战,他都把纵队指挥所选在尽可能靠近部队的位置,任凭敌机狂轰滥炸,火线枪林弹雨,他都镇定自若地口衔烟卷,有条不紊地指挥战斗。在济南战役中,9纵74团只用两个小时即攻占敌东郊工事坚固的茂岭山。天亮以后,他就把纵队指挥所“移”到了茂岭山上。

这里山势较高,距济南城仅有10华里,站在山头,不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前线敌我两军厮杀的激烈战斗场面。他在这里发布作战令,“调控”战局。

(5)

聂凤智带兵,不仅部队会打仗,而且组织性、纪律性很强。27军战斗力强悍,但“歪将”、“刺头”却很少,将士素质都很高。

孟良崮战役前,由于蒋军重点进攻的战术改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等人曾5次改变歼敌决心,部队频繁调动,“牵牛”行军,许多纵队都意见很大,部队中流传:“陈老总电报拍拍拍,小兵脚板噗噗噗!”当时,每天晚上夜行军,陈老总乘坐的小吉普车,常被行军部队阻滞,有时不停地按喇叭,有的部队还是不让路。但是,9纵部队见了陈老总的吉普车,官兵自觉让路。后来,陈老总说:

“行军途中看到哪一支部队队形整齐,并主动为我们汽车让路,一问大多是9纵的部队。”

这是陈毅对9纵良好作风的表扬,也是对聂凤智培养部队严格组织性、纪律性的高度评价。

聂凤智治军有方,要求部队不仅要具备勇猛善战、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好作风,而必须具有铁的纪律和很强的政策观。

(6)

聂凤智带兵打仗,并不是高高在上,只“动嘴巴”的将军,他是一位能“沉”下去的实干将军。

在朝鲜战场时,他不仅在战略战术上“搞指挥”,现场的指挥空战,也都是亲自“上场”,现场指挥。

而他的“现场指挥”,并不是坐在指挥塔里,说上一句,跟上一大堆的参谋、指挥员“传令”。他是亲手拿着话筒,高声地叫喊,亲自“发号施令”,每个命令,都是由他亲口发出,“到××××区域打!”、“到×××交通干线”、“狠狠地打!”、“看准了再打!”、“坚决地打!”飞行员在空中听到的聂司令本人在指挥,除了信心大增外,还从他不同的指挥口令和语气中,十分清楚地明白他的作战意图和整个空中的敌我态势。多年以后,许多飞行员都对聂司令这种亲自指挥的作风记忆犹新,说:

“战斗越激烈、惊险,聂司令嗓子也喊得越高、越急!击落了敌机,他的喜悦,我们在话筒里也感受到!”

后来,彭德怀也听说了聂凤智的指挥风格,对他开玩笑说:“像你这样‘握话筒’的指挥场面,在中外空战中都是极少见的啊。”

聂凤智笑着说:“和美国佬斗,我这个当司令的,不来点‘现场的握话筒’,那怎么行呀?”

“握话筒”,现场指挥是聂凤智的指挥风格之一,也是他负责和制胜的杰出战将的风格体现。

(7)

聂凤智为将带兵,对属下很关心爱护。

对此,他的警卫员单文忠有两件最难忘的事情。

1941年夏,在鲁南,单文忠得了一场病,上吐下泻,一天拉吐一二十次。由于身体虚弱,行动不稳,结果,他上厕所的时候,因为浑身乏力,不小心掉进一人多深的粪坑里。聂凤智闻讯后,立即赶来,和勤务员李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