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4页)

多种,如“身老”、“心老”、“寿老”、“变坏老”等不同的种类。其中身体逐渐衰老甚至变坏,称为身老。如果人乐观的心态减少,而忧愁苦闷的心态增加;善心退变、减少,不善的心反倒增加;理想、信念、希望之心减少或破灭,而万念俱灰的心却增加,这些就叫做心老。如果人的生理状况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代谢中,使得人的寿命不断减少,乃至寿命到达极限,称为寿老。人的鲜艳饱满的容貌仪态发生变化,而本身并不是病态,称为变坏老。

可见,即便由于生理的原因人变老不可抗拒,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心不老”。由于人的身心互相影响,所以,如果人的内心依然年轻,心不老,应该自然会减缓人的“身老”、 “寿老”和“变坏老”。

那么应该如何使自己的心态年轻呢?

首先应看淡自己的身体和身外之物。在《老女人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贫穷的老女,问释迦牟尼佛“生老病死”、“五阴六根六大”(统治人的身心)等自何所来。佛说:“来无所从,去无所至。”人从“空”中来,人从“空”中去,对生死和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可执着的呢?老女人听到这话之后非常高兴,忙说:“蒙佛恩得法眼,虽身羸(léi,瘦弱)老,今得开解。”

其次,仍然要注意调驭自己的内心,做到乐观、豁达、热心和信念不倒。也就是说,仍然在老年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利利他。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提出“健康老人的十条标准”,其中包括: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能恰当地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这些都需要老年人继续积极主动地驾驭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自己的身心水平不断提高。

看淡了身体和身外之物,再加上积极主动地修养自己,自利利他,那么就会使自己继续保持着年轻的心态,甚至保持于一种“不老不死”的状态中。

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又谈何“不老不死”呢?《嘉祥义疏•十一》:“不老不死者,闻此经知老病死,死本来寂灭,故云不老死也。”大意是说,所谓不老不死,是我们知道了“生老病死”“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所以从这个本质上看,死亡本空,又有何恐惧的呢?

当我们在年老之时,仍然能够无私地想到别人,利益别人,那么“无私者无畏”,面对不饶人的岁月和孤独,我们仍然会很坦然,仍然乐观、积极、热情、豁达地生活,而不是烦恼、恐惧和发怒。这就是老年人真正的解脱——身老心不老,“不老不死”。

2007年7月2日发布于搜狐博客

44、触只是通过身体的接触吗?

44、触只是通过身体的接触吗?

一位朋友问:老师,我有个疑问。我和我的亲人间为什么总是无法达到这么亲昵呢?总是不可能这么肌肤相触呢?对待婆婆,我可以礼敬,却总不能如此亲昵她。其实,我对我的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我可以在其它方面对他们好,但尤其是不能如此亲近。就连握握妈妈的手都觉得非常不自然呢。有点背景信息就是,在我小时候能记忆的时候,由于父母亲操劳,加上还有弟弟妹妹。好象我从来没有被抱过。在我心中,总觉得离她们很远。以致于,我在处理与人的关系上都是感觉有距离的。我想改变这种状态,也象上面那位网友一样,如此对待她们,和她们“亲近”,融于她们当中。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从心理上如何突破呢?

关于触,佛家讲的是“六触”,而不仅仅是身体的接触。《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六触】指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等六种作用……此中,(1)眼触,谓眼能触对一切世间所有青黄赤白等种种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