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部分 (第2/5页)
一样了。
中国人的影响力已经传入了每个土著的心底,华人的力量已经可改变整个南洋的社会情况。
于是,在暹罗,在日本,在金边,在万象,在这些国家里,那些高层贵族都还学习着华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作风,事实变成是当地的统治力量主动的向华人来靠拢,华人华侨的脑子进水了,才会再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传统。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汉化。
回到欧洲的传教士,还有各国商人说起过这个情况:华人和土著的关系的确是比较友好的,他们之间的矛盾远远没有欧洲殖民地土著和白种人之间永远尖锐对立的态势。华人之所以富有,并不是因为他们是政权的统治者,而是因为他们勤奋、努力。就很多的平民百姓而言,两者之间的机会是差不多平等的。
甚至在暹罗等国,一些头脑灵活的土著贵族、老板,都会聘请华人来‘参股’,说是股东,实际上就是一个白手套。反过来他们还能借助中国面孔和华人华侨的身份去扩张自己的农场和种植园。
……
“朱世海,你的社评,朕是常要看的。观点很是犀利啊。”
朱世海是当初被顺丰给搞到的一个大律师,当年被发配去了朝鲜当司法公员。在‘服役期’过去后,朱世海再次辞去了公职,杀回南京。
他的律师资格被注销了,再去考律师,顺丰才不会让他如意呢。朱世海就转投到了报社,他的名气在中国的法学界还是有点份量的。并且当初的那遭事儿,是非公道自在人心。朱世海从《金陵要闻》起家,到如今不仅是《法报》的特约记者,还是律法大学的客座教授,时不时的能在《中原日报》上发表文章。
“看来你不做官是对的。如果朕给了你一个御史,或者是让你当**官,你还能写出那么多振聋发聩的文章吗?”
陈鸣召见朱世海是他突发奇想,脑子里突然爆出来的一个点子他想组织一批学者到欧洲做交流访问。
不涉及工程机械,只涉及教育、经济、哲学、文学、法律、音乐。
要说如今的陈汉给陈鸣印象最深刻的法学专家是谁?那非朱世海莫属。因为最高法院这几年修订的法律草案中,朱世海是提出补充条文数量最多的一个人。
陈鸣这次召见他是要给他颁发奖章的,这是陈皇帝对他的表彰。
至于陈鸣之前说的‘常看他的文章’,那只是一举客套话。
但皇帝老子口中说出的一举客套话,那也非同一般啊。
正在朱世海感慨的时候,陈皇帝又开始说话了,“朱世海啊,不如你就跟着朕的九皇子一起出去走走吧。你是学法律的,要开阔眼界,不能只看着咱们中国,也去欧洲走一走看一看,看看欧洲的法律法规。西洋文明也存在了几千年,律法一样源远流长,你回去尽快收拾着装,朕会派人把你送去广州的。”
“皇上要在下陪着九皇子一块儿出洋?”朱世海脸上的表情顿时精彩了起来,这可真让他意想不到,但不可否认,这是个好机会。
“是的,不止是你,教育、经济、哲学、文学、音乐这些个方面,都要派人跟着朕的九皇子出洋!”
“大家也要去看看洋人的国家是什么样子的么。不能光听外交部和商人说的。”
第八百八十九章 被践踏的俄国颜面
陈鸣临时起意,可对欧交流代表团的组建速度却相当的快捷,即便这个代表团涉及到了教育、经济、哲学、文学、法律、音乐等多个种类,入选的成员也多是名头响亮的角色。
但这件事儿在中国民间却波澜不兴。
中国的国际地位又不是原时空的清末民国,或是改开之后。一个对外交流代表团,丝毫引不起老百姓们的注意力。
民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