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4/5页)
性。了解属性以后,我又接着分析了它的其他特性。”
“一支烟卷在室内环境中,自燃需要10分钟;在门窗打开或者有自然风流动的情况下,需要7。5~8分钟,接近一分钟燃烧一厘米。”
说着,我拿起一根烟卷蹲在坑中说道:“这里的烟灰多呈圆柱形,且烟头位置被唾液浸湿量比较小,说明嫌疑人基本上没有抽几口,而正常人在不抽烟时,他的手应该是自然下垂,燃烧的烟卷就被放置在了凹陷处,再加上四周有杂草遮挡,这就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类室内’的环境,按照估算,嫌疑人手中烟卷的燃烧速度接近一分钟一厘米。”
“在这个坑中,完全燃烧的烟卷只有三根,另一根只是刚刚点燃就被掐灭,他掐灭烟卷是准备离开这里,这时候汽车的火可能已经熄灭。按照一支烟燃烧完全需要8分钟推断,嫌疑人在这个坑里最多只蹲了半个小时。”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叶茜反驳道,“这万一他之前没有抽烟,一直憋到最后半个小时才抽的呢?或者他烟盒里就四支烟卷怎么办?”
“你说的这一点从犯罪心理上解释不通。”明哥此时开了口。
五
“冷主任,这怎么说?”叶茜问道。
明哥解释道:“从嫌疑人没有抽完就掐灭烟卷来看,他烟盒里的烟卷应该很富余,肯定不止四根。人在犯罪之后会产生极度紧张的心理,尤其是刚作完案之后,这种焦躁的心理情绪最为严重。为了排泄这种情绪,他必须要有所发泄,抽烟是嫌疑人选择最多的方式。正常情况下,车辆被点燃的那一刻,嫌疑人口袋中如果有烟,那他就有可能在第一时间点燃,而且一根接着一根地抽。一辆汽车从点燃到燃烧殆尽最少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小龙推算的嫌疑人抽烟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半个小时,很显然太短了,就算是嫌疑人中间有间断,这也不符合常理。唯一能解释的是,嫌疑人在点燃汽车时,选择离开了现场;在汽车燃烧殆尽时,他又折返了回来在这里蹲着。”
“烧了就烧了,他为什么还要回来?”叶茜有些不解。
“我怀疑他是去取专业的工具打磨发动机号。”我提出了一种假设。
“完全有这个可能,不过这个观点还需要其他的证据作为支撑。”明哥保持中立的态度。
“现在尸源和车都查不清楚,该从哪里开始下手?”叶茜说出了现在的窘境。
“查车应该不难。”老贤慢悠悠地开了口。
“不难?车被烧成这样子,车牌照、车架号、发动机号都没有,该怎么查?”胖磊实在想不出老贤能有什么妙招。
老贤不紧不慢地把坑洼处的烟头分装在物证袋中,接着他扶了扶眼镜,瞟了一眼那辆被烧毁的轿车开口道:“我刚才看了,车牌照和车架号的铭牌都在明处,估计车子被点燃之前就给去掉了。”
“这还用你说,我们早就发现了。”胖磊呛了一句。
“所以我只能从发动机号上入手。”
“怎么入手?难不成你还能把磨掉的发动机号给复原?”胖磊调侃道。
“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老贤认真地点了点头。
“我×!”
“×!”
“不会吧?”
除了明哥,我们都惊声尖叫起来。
“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老贤把烟头物证整齐地摆放在物证箱里,不以为然地回了一句。
“贤哥,你是不是说真的?”我又确认了一遍。
“其实这个跟你的学科领域也有交集。”老贤对我解释道,“汽车的发动机号,其实就是打码工具在机械外力的作用下与受痕体接触形成的,受痕体包括钢合金、铝合金、锌合金等,接触以后便形成了凹陷的立体痕迹,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