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页)

道德论》与《牺牲论》却十分看重。即便是她的其他相对通俗的写妇女、婚姻、家庭问题的散文,也多透露出较强烈的理论意识。

结缘(1)

苏青创办《天地》杂志,因向张爱玲约稿而成朋友——张爱玲由《天地》而知胡兰成——胡兰成在《天地》上读到张爱玲的作品,而向苏青要了张家住址,两人一见欢洽

1943年4月,上海太平书局创办了一份月刊,叫《风雨谈》。名字倒是与当时日伪统治下风雨如晦风雨萧条的十里洋场的景象相合,当然主编的意思也许只是要与读者风雨对床,谈“雨”风生,因为主编的名字就叫“柳雨生”。

柳雨生与苏青熟识,杂志新创,自然向她约稿。苏青便把她正在写着的、取材于自己婚姻经历的长篇小说《结婚十年》交给柳雨生连载。小说刊出后,出乎意外地大受读者欢迎。那时资深编辑陶亢德正在日本游方,他看了寄去的《风雨谈》后,夸赞《结婚十年》是“至性至情之作,非时下一般搔首弄姿者可比”,又跟柳雨生说此作品应放在杂志卷首位置。可是柳雨生却认为刊物的销路主要还要以名家为号召,言下有嫌苏青名气不够大的意思,未接纳陶亢德的意见。对此,苏青心中自然不悦,她那蛰伏已久的要自办杂志的想法被刺激得复苏了。

早在四年前,那时苏青尚未离开丈夫,夫妻俩就曾合办了个《小评论》。虽然因为经营无方,出版了两期就黯然收摊,毕竟也积累了些经验。更主要的是,现在的她已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她羽毛渐丰,眼界大开,再不是五六年前那个在《宇宙风》杂志社连小职员也做不好的冯和仪了;再不是那个饥不择食战战兢兢凄凄惶惶四处托人到处找工作的可怜人儿了。此时的她官场也经历了,大人物也交往了,世面也见过了,她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满自信。一时间,她踌躇满志,她要做番事业,她要出人头地!

苏青喜欢干净利落,于是说干就干。她请汪伪上海市长陈公博支持,陈公博即以可购50令白报纸的5万元钱慷慨相赠。

10月里,苏青的“天地出版社”挂牌开张,同时《天地》月刊创刊。苏青集作者、编辑、发行于一身,在她那设在爱多亚路(后改为大上海路,如今为延安东路)160号601室的编辑部里,捋着袖子,手脚伶俐,眸子发亮,嘴角挂着笑意,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光彩,仿佛浑身是劲,真的喜气洋洋,是除夕之夜或大年初一早上主妇在厨房里忙碌的景象。

杂志要生存发展,需读者买账;要能吸引读者,则要靠作者卖力。所以杂志在创办之初,苏青便首先忙着物色作者,在朋友指点下,初步定下了目标,便准备发征稿信。开始她想统一格式用油印,后因一时借不到油印机,结果就用手写了。也幸好如此,否则张爱玲就不会收到那么一封有意思的约稿信了。

张爱玲登上文坛的时间,大体也就在《风雨谈》创刊前后。她在“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去拜见了鸳鸯蝴蝶派作家、《紫罗兰》杂志的主编周瘦鹃,在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二炉香;又在夏日炎炎的一天,去拜见了《万象》杂志的主编柯灵,在《万象》上发表了《心经》;还在上海的期刊重镇《杂志》上发表了《茉莉香片》和《倾城之恋》。除了这些小说外,她同时还在《杂志》、《紫罗兰》及英文月刊《二十世纪》上接连发表散文和影评,一时间,她成了天黯星稀的上海夜空上的一颗耀眼的新星。这么一位风头正健、正令文坛惊诧的作家,不知有几家报刊社抢着要她的稿子呢,而苏青要以她新创刊的杂志分一杯羹,当然是不大容易的,何况她跟张爱玲并不熟。而当时跟她俩都熟的朋友似乎都在办杂志,恐怕他们自己还在动脑筋如何拉到张爱玲的稿子呢,如何有暇顾及苏青。苏青当然只有自己想办法,而她是聪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