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4页)

来自平民,也不像儒家那样尊崇贵族,尊卑有序。可以说墨家的思想就代表当时平民的思潮,墨家的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也代表了平民的哲学,墨家的科学也带有很强的实用性。这一点同古希腊的科学哲学研究不讲究实用性的贵族气质有所不同。

墨家的自然哲学带有一种平民特有的朴素比如:敬神,不象道家研究那么深,估计当时流行什么神就拜什么神,这里没什么好说的。我们看下墨家的社会哲学,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平民哲学。“兼爱”是墨家的社会哲学的核心,墨子说:兼爱不分贵贱,诸侯们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会战争,人只爱自己而不关心他人所以会偷窃。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就是爱人,爱百姓而达到互爱互助,而不是互怨互损,儒家攻击兼爱的主张是无君无父,无异禽兽。可见儒家与墨家关于爱人的区别。非攻是墨家的另一个主张,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诸侯之间的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除了鼓励耕战的法家除外,当时各家各派都提出反战思想。孔子主张慎战,认为征伐只有经过周天子批准才是正义的。老子则从尊重人的生命,遵从道的原则出发,明确宣称“兵强则灭”。主张无为,不争,不争则没有战争。墨子则提出“非攻”的和平主义。认为战争是那些“好攻伐之君”为了掠夺土地财富而发动的不义行为,它只队极少数人有利,而给天下万民带来深重灾难。墨子还身体力行,阻止战争,前面阻止楚王攻宋则是一个例子,墨子还成功的阻止了鲁国攻宋。墨子言行一致为他带来巨大声望,人们纷纷来投奔他,墨家迅速崛起,成为与儒家相抗衡的学派,史书记载: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在政治上,墨子主张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为天子,由天子选择贤能之人出任诸侯,再由诸侯选择能人出任士大夫,打破了当时的封建世系制度。后来的法家借用这种思想加强君权,剥夺士大夫的权利,开启中国统一的进程。

在西方哲学史和科学史上,逻辑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西方人在评论中国的哲学与科学体系的时候指出,中国缺乏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是没有产生现代科学的主要原因。比如几何证明与数学推理就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西方社会在其他方面也讲究逻辑,比如法庭上律师的辩论,现在的中国人有时候嘲笑西方人一板一眼讲究程序而缺乏灵活性也是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体现。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和名家就非常讲究逻辑,逻辑学史上称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西方)、因明逻辑学(印度)和墨家、名家逻辑学(中国)为世界古代史三大逻辑学。我对逻辑学不太了解,抄一段给大家看看:墨经里说: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获,人也;爱获,爱人也;臧,人也;爱臧,爱人也;此乃是而然也。意思是说白马是马,骑白马,是骑马,黑马是马,骑黑马也是骑马,爱一个叫获的人是爱人,那么爱一个叫臧的人也是爱人。同时期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学里也说(见前面古希腊罗马世界的哲学与科学一文):凡人都有死(大前提),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所以:苏格拉底有死(结论)。

墨家的衰落:墨家兴起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并起,群雄逐鹿。没有了强权,社会思想开化,墨家所代表的平民哲学登上舞台,成为与儒学并称的学派,墨子在与强权作斗争,阻止战争的过程中,建立了属于墨家自己的半军事化队伍,这是任何强权不能容忍的。墨子死后,各个诸侯们利用墨家的军事队伍与军事技术来争霸,培养属于自己的墨家学派,于是墨家分裂。在秦始皇一统中国以后,对墨家、儒家等不属于法家的学派进行*,统一思想。由于时间短,秦朝灭亡以后,汉初实行无为而治,儒墨之徒又充满天下。到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