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2/4页)

母亲太过烦闷。张大娘是谁他也听说过,不正是附近一带有名的媒婆么!

沈欢觉得流汗了,母亲给他找媒婆相媳妇?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哭笑不得呀,没想到自己也有这么一天,不能容忍!一个后世思想的身体怎么能容忍这回事,事前若连结婚的对象都没见过,也太过悲哀了!想及前些日子母亲说要找媳妇的话,还真有可能也说不定!

问得母亲在哪,放下怀里的小莲儿,沈欢赶进了沈氏房间,一眼见到她在摆弄桌上的钱财,大概有数十贯之多,不由奇道:“娘,你在做什么?”

沈氏见儿子进来,不禁喜上颜来,晃了一下那些铜钱,笑道:“娘在帮你算要多少钱才能娶到一个媳妇儿呢!欢儿,这次娘让张大娘帮你找个合适的对象,包你满意的!张大娘说了,就是要找个识字的女儿家也都行……”

“娘!”沈欢打断沈氏的唠叨,“孩儿还年轻呢!再说了,如今科考在即,你找这些事不是分孩儿的心么!”

“这……”沈氏一愣,“娘只是想早日抱孙子而已!”

沈欢劝道:“娘,不如这样,等孩儿中了进士之后,再给你找一个身家好的女孩子行不行?”

沈氏看了一脸认真的儿子,不由叹了口气,有点落寞,道:“就依欢儿所说吧!”

“嘘!”沈欢抹了一把汗,终于再次让母亲打消了这个主意,看看自己的身板子,还真是长大了,也许,在这个时代,真该娶一个女人了!可对象是谁呢?他一时陷入了玄想之中。

到夜幕落下的时候,沈欢本来以为可惜松一口气,却又得到司马光府里的人来求见,说司马老爷有请他过去一见,有紧要之事商议。沈欢愣住了,刚分开不到一个时辰,又有事连夜找去,是什么事如此重要?

第五十二章 义勇

司马光找沈欢所为何事呢?原来他因为调至开封府,差遣倒也不用天天上朝了,傍晚送别吕诲回来,得知朝中今日宰相韩琦上书论及河北、河东两路义勇军之事。

韩琦认为自古以来,都是征发老百姓为兵,因此前朝士兵人数虽多,但军费开支较少,本朝实行募兵制,国家为此耗去大量钱财。宋夏战争爆发后,政府曾在陕西地区征调百姓为乡弓手,这些弓手其后被改编成正规军。宋夏议和后,这些士兵又被遣返回乡务农。况且河北地区有义勇军十五万、河东地区八万,而陕西、河东、河北是本朝最重要的边防地区,理应都征发农民为义勇军,如今唯独陕西路无义勇军。因而韩琦建议在陕西路征发农民为义勇,并要求朝廷只在这些义勇手背上刺字,不在脸上刺字,与正规军有所区别。

陕西自古繁荣,到了宋代都城东移后,才失去了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宋朝廷在这里设置为永兴军路,毗邻秦凤路,自党项人建立政权后,这里就成为了西夏与宋朝的战乱地区,双方在这里打了不少次拉锯战,各有所获。总的来说,宋朝军备落后,战力不强,加之制度混乱,几十年来都是胜少败多。韩琦曾经经略陕西一带,对这里比较熟悉,说话也权威得多。现在他为了吓唬敌人,竟然上书要求朝廷在这里收集农民军二十万左右,以达到吓阻西夏人的目的!

司马光得知后有了不同的主张,不由把沈欢招过来问对一下。对于司马光连夜唤来,沈欢不仅没有不高兴,反而大是振奋,至少在司马光心目中,他已经成长为可以共同谋略政事的人物了!

“老师,对于韩相公的奏章,您的意思是?”沈欢觉得应该先了解司马光的主张。

此处为司马光的书房,外面夜黑如漆,兼之北风呼啸,听来也令人觉得刺骨;屋子里橘黄的灯光摇曳晃荡,两条影子长长地拉在地上,显得沉稳有致。

司马光面对沈欢而坐,闻言反而抬头问道:“子贤,你又是如何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